点击上方“护言医语”
点击加星★ 每天看医护那些事儿 ❤
0 1
“月工资 3510.33 元,还不如去送外卖。”
![]()
图源互联网
一位县级二甲医生的吐槽刚刷爆医疗圈,江苏沛县那家曾当过黄码医院的二甲医院就宣布停业了。
![]()
图源徐州市卫健委官网
一边是医生连温饱都发愁,一边是医院接连关停,网友那句 “县级医院还有未来吗”,问得人心头发沉。
2025 年刚过去四个月,全国就有 260 多家县级医院悄然关门,中部某地级市甚至连关 4 家。
山东鲁西南医院的结局最让人唏嘘,当初规划 1000 张床位要建 “县域医疗中心”,最后日均住院量不足 200 人,背着 12.6 亿元债务破产倒闭。医院自身难保,医护自然日子难熬。
![]()
江西全南县中医院的医生们从 2024 年 7 月就没领到足额工资,社保和公积金欠缴快一年;云南玉溪某医院更绝,拖欠 6 个月绩效后,每月只发 500 元绩效,医生自嘲 “读十几年书不如餐厅服务员”;最荒谬的是山东某医生的绩效单,赫然写着 “-750 元”,理由竟是科室收费太低。这哪是绩效,分明是 “罚款” 啊……
![]()
说到底,还是医院亏得扛不住了。现在近一半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都在亏损,全国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 20 年翻了快一倍,从 26.16% 涨到 45.1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医院连运营成本都兜不住,哪有钱给医生发工资?
PART.
02
有人说 “县医院不行了”,可偏偏有异类。
有的百强县医院能请专家开科研课,帮医生申国自然,待遇比地级市医院还好,有年轻医生晒出青年基金证书,配文 “原来在县城也能做科研”。
但这样的幸运儿太少了,百强县里未必能找出 50 家,普通县城更是想都别想 —— 很多县医院连个本科生都招不来。
“招不来、留不住、用不好” 这九个字,成了县医院的死结。
全国县级医院执业医师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不足 50%,高级职称只占 12%,远不如城市医院。巫溪县招聘医疗岗,最多只能完成 40% 的计划,每年还有 5-10 人辞职;有的医院开出 “70 万聘硕士”,结果应聘者寥寥。
网友戳破真相:“说好的高薪要出成果才给,连平台都没有,拿命出?” 还有人现身说法,签合同时承诺月薪过万,实际只发几百块基本工资,离职三年还被欠着绩效。
医生留不住,患者更不信任。
新疆有位县医院医生要进修回来建 ICU,却愁得睡不着 —— 县里患者自费能力弱,医保额度早早就用完,建好 ICU 可能都没病人敢收。
更普遍的是,有的县医院有手术器械却没会用的医生,有的医生有技术却没监护设备,连个门诊小手术都做不了。老百姓被逼得花几百块路费去市里排队,久而久之,“县医院连小病都看不了” 的印象就钉死了。
PART.
03
但县医院真的能倒吗?中国 2800 多个县级行政区,大部分农村老人、留守儿童看病,离了县医院根本不行。要是县医院没了,他们只能背着行李往大城市跑,那才是真的医疗灾难。
好在希望不是没有。国家早推出了 “千县工程”,2025 年还要让 1000 家县医院达到三级水平;今年又拿 88 亿 “强基工程” 资金建共享中心,实现 “乡镇检查、县级诊断”,不用重复买设备还能省路费。地方也在发力,江苏援青医疗队帮青海共和县中医院填补 25 项技术空白,还配上了核磁共振;福建投 5.81 亿建诊疗中心,宁德急危重症接诊量直接涨了 3 倍。
更让人动容的是医生们的坚守。涟水县医院的黄磊放弃市级工作回老家,从 6 张床、1 台呼吸机起家建 ICU,为了学 ECMO 在值班室睡了六个月,如今他们县医院是淮安唯一能独立开展 ECMO 的县级医院。他说 “我们多会一项技术,老百姓就少跑一次大医院”,这话戳中了多少人心。还有人深耕慢性病管理成了 “糖尿病克星”,有人靠互联网问诊补收入,有人签家庭医生守住乡亲健康 —— 他们没等靠要,在自救里找出路。
其实县医院的困境从来不是 “行不行”,而是 “怎么救”。它需要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别让泰和县那样的绩效补助拖到年底才发;需要打破人才魔咒,像三明医改那样让医生年薪能涨到 19 万,像建编制周转池那样让人才留得住;更需要社会多些理解,别总拿它和大三甲比,那些拿着微薄工资却守着百姓健康的医生,才是真正的"平民英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