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国际圈的大新闻可不少,联合国大会刚落幕没多久,就爆重磅消息。
经过多方努力,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联合国副秘书长终于谈妥,双方共同宣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下属的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将正式落户上海。
![]()
与此同时,在联合国大会上,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语出惊人,直接向193个成员国通告:总部不该再留在纽约了。
过去这些机构大多都扎堆在美欧,尤其是美国,毕竟以前美国是国际政治经济的核心地带。
因此,联合国各类机构落户上海,本身就是对旧有机制的一种突破。
![]()
失道者寡助
作为联合国总部的东道国,美国本应履行其在1947年《联合国总部协定》中许下的承诺,为所有与会代表提供便利。
然而,现实却打了折扣。
![]()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他准备前往联合国大会的签证,竟遭到了吊销或拒发的对待。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也被一张签证挡在了联合国大会的门外。
美方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针对佩特罗,他们声称其部分言论涉嫌“煽动暴力”。但这种解释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显得异常苍白无力。
![]()
翻开历史,伊朗、俄罗斯、古巴等国的代表都曾尝过被拒签或限制活动的滋味。
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一种正在固化的行为模式。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对联合国相关签证的拒发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甚至有说法称上涨了15%。
![]()
主人成了拦路虎
美国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程序问题的范畴。当签证成为一种可以随意挥舞的武器,纽约总部的中立性与合法性便开始被侵蚀。
这种阻碍不仅体现在签证上,在联合国会议桌上,美国同样扮演着“刹车”的角色。
当一项关于非传染性疾病和心理健康的政治宣言草案摆上议程时,正是美国带头反对,最终导致其流产。
![]()
更不用说在安理会,美国一次又一次动用否行使权力,阻挠联合国介入日益恶化的加沙局势。
彭博社的一篇评论可谓一针见血,直指美国正在从联合国的“创立者”滑向“破坏者”。
![]()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愤怒被彻底点燃,他向联合国全部193个成员国发出通告,公开呼吁联合国总部应该搬离美国,迁往一个“更民主的地方”。
佩特罗的论点是:美国的所作所为,正在系统性地破坏国际法和外交人员本应享有的豁免权。
![]()
就在纽约的“门禁”风波愈演愈烈之际,上海的“门庭”却热闹非凡。
9月25日,经过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联合国副秘书长徐浩良在纽约的会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正式与中方签署合作意向声明,其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将确定落户上海。
开发计划署被广泛视为联合国系统内的核心机构之一,其中心的落地,分量不言而喻。
![]()
仅仅在几天前的9月21日,另一家联合国重磅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也已在上海宣告成立。
这个研究所的级别非同寻常,它是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设立的首个一类中心,代表着最高级别的合作与信任。
![]()
东方新局与联合国的B计划
联合国机构选择落户上海,并非心血来潮的“开分店”,而是在全球不确定性急剧增加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次深思熟虑的“风险对冲”。
一方面,这是对美国“美国优先”等不可预测政策的一种防御性举措,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另一方面,这也是顺应全球经济与政治重心向东方转移的客观大趋势。
![]()
从硬实力来看,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无可比拟的经济实力、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全球资源。这些都为联合国机构的高效运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过去数十年,联合国主要机构大多集中在纽约、日内瓦、巴黎等欧美城市。如今,目光投向东方,看到的是一个日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
![]()
中国斡旋国际冲突,树立了负责任、中立且公正的大国形象。
在联合国框架内,中国是维和部队的最大派遣国之一,并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这种稳定且包容的政治环境,为联合国提供了一片可以安心发展的土壤。
因此,教科文组织的一类中心和开发计划署的核心功能中心落户,绝不只是象征性的。
![]()
搬家是假,变天是真
佩特罗的“搬家”呼吁,点燃了关于联合国总部未来的激烈讨论。然而,冷静下来分析,争议的核心或许已经不再是“是否要搬离纽约”这个操作性难题,而是“联合国应该如何变革”这个更根本的问题。
必须承认,将联合国总部整体搬迁,在现实中面临着巨大的障碍。
这首先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开销,估算超过一百亿美元。其次,它涉及极其复杂的法律程序,需要在联合国大会获得三分之二多数成员国的同意,并且不能有任何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投下否决票。
尽管历史上联合国总部曾有从伦敦迁至纽约的先例,但这并不能简单地为今天的搬迁提供足够依据。
当时的国际格局与今天完全不同,共识更容易达成。
![]()
因此,一个更现实的未来图景,或许并非物理总部的“大迁徙”,而是其功能与权威的逐步“空心化”。
随着越来越多像开发计划署、教科文组织这样的核心职能部门和议程设置中心,向上海这样的新兴全球城市转移,纽约总部的影响力可能会被慢慢稀释。
最终逐渐沦为一个象征性的外交舞台和会晤场所,而不再是全球治理真正的决策中枢。
![]()
结语
在这场变革中,中国的诉求并非要“取而代之”,而是倡导并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多元的国际治理体系。
在这个新体系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应该拥有与其体量相称的话语权和参与度。
信息来源:佩特罗:联合国总部不应留在纽约——上观新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