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与头图来源 | 山下有松、裘真
相信爱买包的朋友,近两年都有一个共同体感:国产女包上桌了。
若将时间轴拉回五年前,中国都市白领的通勤路,几乎是欧美轻奢品牌的秀场。Michael Kors的锁头、Coach的C字印花,不仅是品味的象征,更是一种高效的社交货币,充当着跻身特定圈层的视觉凭证。
然而,风向悄然突变。
这届职场人开始对红极一时的欧美轻奢包收起了向往,转而把预算和信任,投给那些千元左右,但是设计简约、材质耐用、强调功能性与风格化的小众包袋身上。
其中,频繁出现在地铁、咖啡厅和会议室之间的珑骧、山下有松、迪桑娜以及裘真,被不少人称为通勤包界的「四大金刚」。
![]()
◎ 图源:小红书
有意思的是,其中三席均为中国品牌。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包袋品牌有与国际轻奢抗衡的能力」这样的叙事并不多见。而今天格局改写,本质上源于新一代价值观、审美与消费逻辑的根本转变。
一个是「Logo祛魅」与社交货币的重新定义。过去消费者购买轻奢,核心诉求在于「被看见」,而显性标识是实现社会辨识的捷径。
但对成长于互联网文化、强调个体独特性的年轻一代而言,大规模复制的Logo不再代表体面,反而意味着过时、从众与自我个性的隐形。她们拒绝被外在标签定义,转而追求更具内在一致性的消费选择。
另一个是消费动机从「向外示好」转向「向内取悦」。
对于当代职场人而言,包袋不仅是配饰,更是个人审美偏好、生活态度与内在价值观的延伸。
![]()
◎ 图源:山下有松
同时,后疫情时代带来的职场边界模糊化,进一步催化了「精致疲劳」的蔓延。消费者逐渐厌倦需要小心翼翼打理的高维护性单品,转而拥抱舒适、松弛、能够跨场景适配的穿着体验。
这一切心态的转变,恰好被一批中国品牌敏锐地捕捉并回应。新兴国产女包品牌普遍以千元级价格带切入市场,却交出了远超价格预期的产品答卷。
但这绝非一场仅依靠性价比实现的简单替代,而是一场关于风格塑造、市场定位、渠道与品牌叙事等维度的价值重构。
![]()
主打水染植鞣皮的国产手工皮具品牌裘真,近些年发展迅速,很多人认识它,是在董洁的小红书直播间,或者电影《好东西》里王铁梅的日常穿搭。
今年是品牌成立的第十年,裘真携手《我的阿勒泰》导演滕丛丛,以纪录片《蝴蝶来到梅花镇》深入广东韶关的工坊,呈现女工们的日常。
滕丛丛通过生活化对话与自然场景,将工坊女工们的坚韧与温柔细腻描摹。这种表达延续了裘真一贯的美学追求,定格日常中的松弛感,捕捉人与物、与环境的本真互动。
当手艺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当工坊成为故事发生的场域,产品的价值便超越了使用功能本身,升华为情感与文化载体。这既是裘真十年的成长注脚,也是中国原创品牌探索前路的一个生动样本。
![]()
◎ 图源:裘真
当然,以内容为载体,让一只植鞣皮包包的制作过程,以及其承载的故事与人文,在用户面前「自然生长」,这还只是裘真系统构建「慢工艺」叙事的一部分。
![]()
◎ 图源:裘真
以十周年为契机,裘真进一步体系化其品牌表达——
今年3月,裘真官宣奚梦瑶为品牌大使,共同讲述「任性与韧性」的双生叙事;妇女节邀请导演滕丛丛、国际芭蕾艺术家谭元元等多元女性,勾勒品牌与女性成长的共鸣;4月完成品牌视觉升级,围绕「时间的痕迹」展开全新的视觉语言。
![]()
◎ 图源:裘真
更早之前,《植鞣美学》系列纪录片已从皮料仓、制作台到使用者等微观视角,深入阐释工艺如何赋予包袋形韵。
从早期扎根小众皮具品类,到对自然无为工艺的追求,再到与女性用户共创内容,裘真用十年时间验证了「慢材质」在当代市场的商业可能性,尝试在快节奏消费时代中,践行一种可传承的长期主义价值。
![]()
与裘真几乎同期进入市场的Songmont山下有松,则选择了另一条路径:绑定中式意境与自然生活美学,为职场女性提供不惧时光的实用包袋。
品牌起源于2013年,创始人为寻找一款实用又好看的包袋,与母亲招募一群平均年龄60岁的老手艺人,组建「姥姥团」,以手工方式呈现自己心中的包,也由此开启了山下有松制作包袋的品牌之路。
虽成立已十来年,但对比快时尚主流来说,山下有松上线的包袋并不算多。不过诸如菜篮子包、月弯包、挂耳包等经典系列产品,却能做到经久耐看。
![]()
◎ 图源:山下有松
其1200-2800元的价格带显著高于早期本土品牌,却并未阻碍品牌拥趸的增长:2020年其年销售额破亿,2022年更夺得天猫双11国产箱包品类TOP1。
品牌DNA足够独特,但是定价偏高、产品很长一段时间靠姥姥团来做情怀背书和话题创新、而且「天远山高,山下有松」的品牌意境看不见也摸不着,这也决定了山下有松向消费者讲述的品牌故事要更能牵动内心。
于是我们看到,在每年的推广大片中,山下有松并未急于跨界流量明星,而是从容选择85岁的吴彦姝、49岁的柏林影后咏梅、文艺自由的文淇等人物,通过她们的形象传递品牌对中式美学、时间沉淀与自然哲思的理解。
![]()
◎ 图源:山下有松
除人格化叙事外,品牌也擅长从不同地域汲取人文灵感,将在地文化转化为包袋美学表达;同时,通过聚合品牌审美的线下空间,结合在地自然肌理与文化符号,使消费者能够直观感知「自知、自然」的品牌调性。
![]()
![]()
◎ 图源:山下有松
从「创始人设计+姥姥工坊」到国际化专业团队,从籍籍无名到头部国产包袋品牌,山下有松的成长既是对中式美学的成功转译与内化,也是对国产女包品牌长期主义的一种持续追问。
![]()
古良吉吉则走向了更具实验性的方向:将包袋定义为「穿戴的饰品」,以「玩创」思维重构女包表达。
今年是品牌成立十三周年,古良吉吉以「心之所向爱我所爱」为主题,回溯创始人吉吉曾持续40天沉浸于手工创作,最终找到包袋设计的热爱故事。
「7平米40天」不仅是品牌起源,也是一处精神庇护所,古良吉吉将这份热爱以符号凝练,发起《心之所》艺术项目,首站《心之所01号》将经典包型「猪猪兜」堆叠成小屋,落地上海西岸梦中心,邀请用户走进被爱好填满的世界。
![]()
◎ 图源:古良吉吉
与此同时,古良吉吉今年发起的「玩新城市文化巡游」项目首站来到上海,与沙画师茗喆开启了一场关于流动美学与皮具包包的共创探索之旅。
不难发现,品牌层面,古良吉吉擅长以开放的创作项目,挖掘品牌的多元表达,这是古良吉吉出圈的关键动作。
而线下空间,则以「玩新工坊」为设计概念,把趣味包袋的巧思细活以及创作过程的轻松情绪传递。
![]()
◎ 图源:古良吉吉
独特且辨识度极高的设计语言之外,古良吉吉的产品体系化也足够强,比如品牌的标志性猪猪包和棒球包,除了延展出不同的尺寸外,还配套了一系列内容创作以及艺术项目,以此拓展包袋的表达边界。
![]()
◎ 图源:古良吉吉
它成功地将小众、趣味与艺术化的设计语言与商业市场结合,稳稳接住了一大群追求个性、厌恶撞款且有一定消费力的年轻女性。
值得关注的是,这批国产女包品牌已不再满足于做「好产品」,而是开始实践系统化的「品牌化运作」。
从构建完整美学体系,到精准锚定目标人群的情感需求;从深耕内容塑造价值认同,到布局线下空间提升体验感知,一套组合策略下来,它们追求的已不仅是销量,更是心智份额和品牌溢价。
![]()
◎ 图源:古良吉吉
然而挑战也随之而来。
当国产女包逐渐走出千元价格带,尝试向更高端市场探索时,也开始面临用户「一火就涨价」的质疑。
诚然,品牌的高端化需要相应的价值支撑体系,工艺创新、材质升级、文化叙事与消费者沟通缺一不可。再者,品牌的真正成长也需要时间沉淀与系统积累,如何在攀升价格的同时持续提供远超预期的价值体验,将是决定品牌能否真正站稳下一个阶段的关键。
![]()
* 了解更多精彩案例,点击下方关注首席品牌官公众号。
首席品牌官创立于 2013 年,是品牌人成长及经验共享平台,平台包括自媒体、社群、培训和品牌活动。
「首席品牌官」自媒体系“CMO 价值营销自媒体联盟”发起机构、“公关传播行业最具影响力原创自媒体”。投稿、内容合作,请联系「品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