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十三姐
这几天后台不少人问我怎么看张雪峰账号被禁止关注的事。
我敢怎么看呢。两年前,我只是平缓地表达了一下对张雪峰的一些观点不同意,结果评论区把我按地上打啊。
当时一部分人为他“正名”,说他讲的“全是实话”,说他拯救了“老百姓的信息差”,还说反对他的人都是“别有用心”。另外一部分人骂我“不识人间烟火”,还说“你家没有高考生所以你不知道张老师的价值”......
今年我家娃刚高考完,也不知道我现在有资格说话了吗。
其实不少人至今仍在网上为张雪峰“喊冤”,反复强调一个观点:“他只是说了实话”。
其实我一直非常想知道,他们指的“实话”具体是什么。
说到底,有些话只是实打实地戳中了很多人对于“信息不平等”的焦虑,有人受不了 海量的选择和复杂的决策,而张雪峰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用简单直接的话两三句话为家长“解决困惑”。
所以,大部分人是把他的话当作“信息茧房”里的“安慰剂”,他们觉得自己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找到了“确定的答案”。
![]()
但是我想说,在不确定的时代,只有“不确定”才是唯一的实话。
所有敢跟你说“我能给你确定答案”的人,有可能只是想给你一个收款码。
他的一些“出圈金句”,是靠打情绪点;而他出售的一些“信息”,则是靠筛选“人群”来获取在最终的变现。
我相信他的大部分拥趸都是经过重重“筛选”才成为拥趸的,这些人大概率正好和那些为“捐5000万”而鼓掌的人群高度重叠。
一个字:好割。
张雪峰说的话,在他们听来都是“第一次听说”,甚至包括一些非常基础、底层的认知,有些人也会奉为神灵般地举高高,以为张老师三言两语铺平了自己家孩子的未来人生路,拯救了他们的信息差。
可惜,真实情况是:张雪峰从来没拯救过你的信息差。
张雪峰只是把粉丝从原本的信息茧房带入到他的信息茧房,只不过他的茧房看起来比粉丝的大,装修得豪华,让粉丝从蹲坑直接升级到全自动马桶,粉丝当然会觉得他就是顶级的神。
![]()
我就拿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来说吧——高考志愿。
很多家长喜欢问张雪峰这类问题:“我家孩子这个分数,比较喜欢XX方向,能报哪个学校哪个专业?”
按正常逻辑,一个志愿咨询人士应该回答“建议考虑哪几个”,对吧?
但张老师不这样,他直接给出“我的孩子要是报新闻我就把他打晕”这类的否定句。
所以,他不是咨询,也不是服务,他是指挥。
这些家长从来没想过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张雪峰确实不是你,他也不是你家孩子,他不用对你的孩子负责。
那些自己完全没有能力完成高考志愿填报的家长,爱死了张老师这一套自信又高调的挥斥方遒,他说什么都接着,被他骂都感觉幸福,趋之若鹜。
而张老师一边说自己是“普通家庭”的代言人,一边收着一两万的费用,辅助一个个“普通家庭”完成填报。
![]()
上海很多家长给我的留言是:“我们根本不需要张雪峰”。
北京的家长在后面跟帖:“我们也根本不需要,从来没听说周围有人需要他。”
难道上海北京的家长都是生下来就有各种高考信息跳进我们的脑子里吗?
什么叫“信息差”,信息就是信息,所谓的“差”,就是你会不会当家长,或者懒不懒。
高考志愿的信息差无非是分数线和排名与大学专业之间的匹配,顶多包括一点对该专业的未来出路的预测。
每年的分数对应的排名在本省的招生网站上是公开信息,哪怕想知道自己的分数在某个高校是否能够得到某个专业,也可以在该校招生办的老师那里亲口得知,招生办老师甚至会详细告诉你:你的这个分数和排名在我们学校哪个专业可以当保底,哪个专业可以跳一跳试试。
了解所有这些信息,是我们当家长的要为了孩子的高考而付出的一点点努力,这不算很辛苦,也不是特别麻烦,至少不需要支付11999或17999才能获得,并从陌生人那里得到一个你舍不得否决的决定,毕竟很贵。
我相信有很多人也不是很满意张雪峰给出的决策,但因为舍不得浪费这一两万块钱,只好听他的。
以我个人的价值观,我不觉得让一个外人来收着很高的费用帮我做这种重大决定是一个正常脑子该有的思路,这是典型的傻子共振。
![]()
张雪峰有说得对的地方吗?肯定有。
但孩子是有独特性和差异性的,而他这个与孩子高度相关的工作,却全程几乎不考虑孩子这个因素,他不是在怼家长无知,就是在以自己的认知替家长做决策。
我承认,很多事情,通过所谓“专业人士”一次性快速集中获取信息是挺舒服,不用自己花心思东一榔头西一棒地找了。
但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在于:孩子才是高考志愿的主角。
你在乎张雪峰的意见,将他对文科理科的判断奉为天法,把他的话当作唯一解,甚至替他跟反对者们对抗吵架......却从来没空跟自己的孩子认真地坐下来一次,一起研究一下他喜欢的专业,他想要的未来,把他喜欢的和你认为正确的做一个链接,然后再去研究,去分析,去找到真正属于你们家庭的最优解。
![]()
张雪峰固然能让你省力,给你的孩子一个看似“完美解决方案”,但整件事让我最难受的一个点在于你们联手把孩子当作提线木偶。
他的很多判断非黑即白,很多论点狭隘局限,但还是靠着“戳中情绪高点”让大家根本不稀罕去判断是非,只认一个“爽”。
孩子报新闻专业是要被打晕的;学文科就是服务业是要去“舔”的;学四大天坑都是要在家啃老的;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都是没有出路的......这些不是拯救你的信息差,这些只是给你制造了更多信息差。
我只有一种感觉,如果都听张雪峰的,所有人最好去读技校和职校。
主打一个“有理想的都是蠢货”。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