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廖艳霞 通讯员 刘超 刘宇轩
“往后的日子,定能如花般绽放!”9月28日上午,市中心医院血液科的层流洁净病房外,举行了一场温馨的“出舱仪式”。35岁的周红英身着粉色外套,在家人与医护人员的簇拥下微笑走出病房,接过医院党委书记夏红递来的鲜花——此刻的她,已摆脱“难治性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阴霾,迎来新生。一旁,她的丈夫与亲友将两面锦旗郑重交到血液科全体医护人员手中,泛红的眼眶里,满是难以言表的感激。
这是市中心医院首次以患者13岁女儿为供体,独立完成的全市首例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这场“出舱”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团圆,更是一段血脉亲情创造的生命奇迹。它标志着该院在血液病治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跻身国内先进水平,成功填补湘潭市该技术空白,为区域内更多血液病患者点亮了“家门口就医”的希望。
![]()
周红英接过市中心医院负责人送上的鲜花。(记者 廖艳霞 摄)
白血病突袭:
二孩妈妈的生活按下“暂停键”
家住湘潭县易俗河镇的周红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丈夫常年在云南工作,她包揽了孩子的接送、照料,闲暇时总爱约上朋友去爬山,日子平淡却充满烟火气。
可从去年10月起,她的生活悄然改变。往日轻松登顶的山,她爬得越来越吃力,需中途休息次数;送女儿上学,20分钟的路程渐渐拉长到半个多小时,每走一小段就要停下休息;到后来,低烧、畏寒、视力模糊接踵而至,手机上弹出的症状比对结果,让她的心情瞬间沉到谷底——与白血病高度吻合。
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后,周红英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湘潭市中心医院血液科,当天便办理了住院手续。两天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书如晴天霹雳般击中她的心。短暂崩溃了两天后,一想到两个年幼的女儿,她擦干眼泪告诉自己:“必须撑下去,我还要陪孩子长大。”
血脉相托:
13岁女儿成为“生命捐献者”
确诊后,周红英立刻踏上化疗之路,但效果并不理想,被评估为“难治性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难治性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进展极快,自然病程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最有希望治愈的方法。”周红英的主治医生朱凯波介绍,该技术属于国家限制类医疗技术,对团队协作、医生专业能力的要求极高,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随着化疗推进,移植方案被反复研讨,可供体寻找却陷入僵局——周红英既没有相合的同胞供者,也未在中华骨髓库找到合适的非血缘供者。为了不让周红英失去移植机会,移植团队提出了一个方案:由她13岁的女儿作为供体,实施单倍体相合移植(半相合移植)。
单倍体相合移植中,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仅半数相合,虽能破解“供体荒”,但干细胞采集难度更高,术后感染、排异的风险也显著增加。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朱凯波带领团队查阅最新指南与大量文献,反复推演感染、出血、植入失败等风险场景,最终制定出详尽的移植计划与应急预案,每一个细节都力求万无一失。
今年9月,周红英进入移植仓接受5天清髓性预处理化疗。9月12日至13日,她女儿的造血干细胞分两天缓缓输入她的体内。在医护团队的精密护航下,周红英顺利闯过超大剂量化疗与粒细胞缺乏期。移植后第9天,检查结果显示:女儿的干细胞成功在她的骨髓中“生根发芽”,且全程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我早就做好了面对风险的准备,没想到过程这么顺利,费用也比预期低很多。”回忆起这段经历,周红英的声音里满是激动。
爱与专业:
共筑生命“守护墙”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重生。”谈及这次经历,周红英多次提到医护团队的专业与家人的陪伴。
第一次化疗后,她因感染甲流、肺炎持续高烧,口腔溃疡让她连喝水都疼,剧烈咳嗽更是彻夜难眠,绝望一度将她淹没。“别担心,我们和你在一起,继续治疗一定能好。”就在她快要放弃时,医生的话如强心剂,让她重新燃起信心和斗志。
在医院的日子里,医护人员的关怀藏在每一个细节里:每日查房时的笑脸问候、治疗间隙的精神鼓励、偶尔的玩笑互动,让冰冷的病房充满暖意;在家休养时,父母变着花样炖制营养餐,为她补足身体底子;住院期间,姐姐、姐夫每天准时送来三餐,从不间断;远在云南的丈夫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回家中,守在病房外直到她病情稳定;亲戚朋友也常通过电话、视频送来关心,为她加油打气。
最让周红英动容的,是女儿的勇敢。“一开始特别担心影响孩子生长发育,是医生反复科普,说捐献就像献血一样安全,我才松了口气。”采集干细胞那天,13岁的女儿全程镇定,没喊过一声疼。看着女儿稚嫩却坚定的脸庞,周红英既心疼又欣慰,“她知道是来救妈妈,所以一点都不怕。”连在场的医护人员都忍不住为这个小姑娘的坚强点赞。
这场成功并非偶然。湘潭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罗自勉介绍,2005年起,医院常规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24年底,医院通过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认定,成为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医院,医院对层流洁净病房完成提质改造,升级为4间百级、5间万级病房,硬件设施与诊疗流程同步升级,为移植手术筑牢了“硬件基石”。截至目前,医院已完成5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本地采集、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以往患者要去外地做移植,不仅要预交40万元左右的费用,还要承担住宿、饮食等额外开支。”罗自勉说,此次周红英的移植总费用约16.9万元,自费仅4.4万元,真正实现了“大病不出市”,既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免去了奔波之苦。
从绝望到重生,周红英的故事里,有13岁女儿“为爱逆行”的亲情力量,有医护团队“与死神赛跑”的专业坚守,更见证了湘潭市中心医院医疗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这场跨越生死的“生命接力”,不仅为周红英一家带来了希望,更为更多区域内的血液病患者点亮了生命的灯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