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
“内容为王”“体验至上”是服务消费的核心逻辑
文|张昊
编辑|李会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服务消费日前迎来政策利好。近期,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培育平台、丰富供给、激发增量等方面提出19条具体举措。
过去几年,国内消费呈现从“买东西”转向“买体验”的趋势。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3016元,较上年增长7.4%,快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2.1个百分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6.1%,较2023年上升0.9个百分点。
按照国际经验,一国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左右时,消费结构将加快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而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3万美元。
服务消费的本质是“体验经济”,其价值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需求。一顿烧烤让淄博成为顶流,一场演唱会让一座城市热闹非凡。从“村BA”的火爆出圈,到“苏超”在整个江苏省的文旅联动,从暑期研学游的热潮,到银发经济、数字消费的蓬勃兴起,服务消费成了内需市场最活跃的引擎之一。
当前,服务消费的爆发式增长,并非简单源于需求释放,更深层次动力正是来源于优质供给的创造与引领,新需求往往由新供给创造。
区别于以往的消费形式,“内容为王”“体验至上”是服务消费的核心逻辑。现在消费者花钱不再只图“实用”,演唱会、特色旅游、非遗体验等这些能提供情绪价值的服务更受欢迎。正如“苏超”通过精品赛事内容与在地文化结合,成功激活了观赛经济与周边消费。
因此,发展服务消费,提升供给质量是关键。此次出台的扩大消费服务的19条具体举措正是为了打好政策“组合拳”,不断优化和扩大消费重点领域的服务供给,提升经营主体活力,激发服务消费潜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为主力军,企业需以内容创新回应新需求,通过优质IP与消费场景的融合打造爆款。文旅企业不能只卖门票和房间,要探索如何与本地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出独一无二、值得专程前往的目的地体验;体育企业既要引进国际赛事IP,也要打造自主知识产权赛事品牌,形成“赛事+文旅+消费”的联动效应;家政、养老、托育等生活服务类行业,最大的痛点就是“信任”与“标准”,哪家企业能在员工培训、服务流程、信用体系建设上率先做出品牌,就能在“一老一小”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建起护城河;数字化转型同样关键,借助人工智能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正催生着智慧商圈、在线教育、数字医疗等新场景。
市场的热情已被点燃,企业家们需要更主动地研究政策、更大胆地投入创新、更用心地打磨产品,服务消费这片蓝海,注定属于那些真正以用户为中心、敢于创造价值的“弄潮儿”。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tougao@iceo.com.c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