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年前,王健林意气风发地说"先定个小目标,比如赚它一个亿",那时他是身价381亿美元的亚洲首富。
10年后,这位71岁老人被限制高消费。他刚还清6000亿外债,连4亿都拿不出。
他经历了什么?还能翻身吗?
![]()
657
71岁被限高,690亿窟窿只有115亿补丁
9月28日那天,王健林的麻烦比想象中严重。
这个71岁的老人,被法院下达了限制高消费令。从此,飞机坐不了,高铁上不了,连星级酒店都住不了。
数字不会骗人。累计被执行金额,已经超过了76亿。更让人揪心的是,万达商管2024年半年报显示:短期负债690亿,账上现金却只剩115亿。
![]()
690亿的窟窿摆在那儿,手里只有115亿的补丁,怎么补?这就像用一张创可贴去堵住决堤的大坝。
雪上加霜的是,郑州中院冻结了万达80亿股权,南京中院又冻结了1.4亿。股权一冻,王健林连变卖资产自救的机会都没了。想卖,卖不掉。想借,没人借。
![]()
这让人想起一个掉进流沙的人。开始还能挣扎,还能挥手求救。慢慢地,越挣扎陷得越深。到最后,连手指都动不了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吞没。王健林现在就是这状态。
这困境,不只是王健林一个人的事。万达2024年裁员15%,约2万人丢了饭碗。
![]()
商户退租率达到20-30%,不少小老板跟着遭殃。供应商的货款要不回来,资金链也绷得紧紧的。
但至少,王健林没有像许家印那样跑路。员工工资还在正常发,供应商的钱虽然慢但还在还。
明明刚还清6000亿,怎么又欠上76亿?要搞清楚这事儿,得回到2016年。那一年,王健林签了一份协议,从此万达的命运就变了。
![]()
2016年签了份协议,成了引爆万达的炸弹
2016年,万达从港股退市,打算转战A股。
为了融资,王健林跟投资人签了份对赌协议:保证2018年前在A股上市,否则连本带利回购股份,年息高达12%。
当时的王健林信心满满。万达是地产龙头,A股排队名单都进去了,上市看起来稳稳的。可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
![]()
2017年,监管层调整政策,把万达划入"地产类"公司。地产企业的上市通道,基本关了。万达的上市梦,就这么黄了。
对赌协议就像绑在身上的定时炸弹,倒计时一直在响。2018年的deadline到了,炸弹没拆掉,轰的一声,万达炸得粉碎。
百亿回购款加上12%的年息,瞬间变成压在王健林肩上的大山。屋漏偏逢连夜雨。
![]()
就在万达被对赌协议压得喘不过气时,外部环境也变了。房地产开始遇冷,万达广场的租金收不上来了。
电商突然崛起,淘宝、京东、拼多多把线下客流抢得一干二净。万达广场门可罗雀,以前排队的奶茶店,现在一天见不着几个人。
更惨的是万达电影。2012年花26亿美元收购的AMC影院,年年亏损。拍的《长城》,也血本无归。2024年二季度,万达电影又亏了2.94亿。
![]()
2017年,王健林想出个招儿:轻资产转型。说白了,就是从"包租婆"变"管家婆"。以前是自己盖商场收租金,现在是帮别人管商场收管理费。
听起来挺美,现实很骨感。管理费收入,只有原来租金的25%。收入缩水了75%!这不是转型,这是自废武功。
![]()
其实,不只是万达。放眼全球,线下商业都在衰落。日本的西武百货,从150家店缩减到50家。美国500多家购物中心关门。
中国的同行也好不到哪儿去。苏宁的张近东,自己都欠了95亿要不回来。银泰被阿里收购,勉强维持。
![]()
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说得对:"万达的困境,是典型的'扩张陷阱'。"面对这样的绝境,有人选择跑路。许家印跑了,贾跃亭也跑了。但王健林,没跑。
不跑路硬扛到底,父子俩一起扛
许家印欠了2万亿,跑了,最后身陷囹圄。
贾跃亭欠了数百亿,跑去美国,现在成了老赖。王健林欠了6000亿,没跑。
![]()
那几年,王健林卖酒店、卖广场、卖总部大楼。每卖一个,就像割自己身上的肉。最后连那个他引以为傲、被他视作珍宝的北京万达总部都卖了。
有媒体拍到,那几年王健林肉眼可见地瘦了一圈,头发白了不少。2024年11月,有记者拍到他去云南金顶寺拜佛。照片里的他,身形瘦削得撑不起西装,鬓角的白发清晰可见,脸上的皱纹里藏着掩不住的疲惫。
![]()
更让人意外的是,那个在世人眼中不成器的儿子王思聪,关键时刻站了出来。
以前王思聪天天上热搜,不是晒豪车就是传绯闻,大家觉得他是"扶不起的阿斗"。父亲落魄后,他像换了个人。
![]()
花边新闻少了,开始变卖豪车、豪宅帮家里周转。还自己搞事业,投资IG俱乐部,开"牛校长"餐饮品牌,虽然踩了不少坑,但也算帮王健林扛了压力。
这份父子情深,触动了很多人。清华大学教授朱武祥评价:"王健林不跑路、坚持还债的态度值得尊重,这在当前环境下难能可贵。"
![]()
对比许家印和贾跃亭,王健林的选择更显可贵。许家印跑路后,恒大员工工资都拿不到,供应商血本无归。贾跃亭在美国逍遥,国内债权人绝望等待。
王健林虽然困难,但2万员工虽然降薪但未大规模欠薪,供应商账期虽然延长但还在还款,商户虽然退租但万达主动降租挽留。
![]()
这份担当,让王健林在商业失败中保住了做人的底线。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研报中写道:"虽然万达面临结构性困境,但王健林的责任意识值得行业学习。"
可担当归担当,现实问题还得解决。690亿的窟窿,115亿的现金,股权还被冻结。王健林到底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
县城下沉+债务重组,翻盘希望有多大?
一线城市混不下去,王健林把目光投向了县城。
安徽太和县万达广场开业那天,涌进来33万人,销售额破千万。类似的故事在不少小城上演,给了王健林一丝希望。
但业内人士泼冷水:"小城市开业火爆也就三个月,新鲜劲过了照样冷清。"更麻烦的是,县城招商都得给补贴,万达现在哪还掏得出这些钱?
![]()
另一条路是债务重组。据财新网报道,万达正与多家债权银行协商债务展期,涉及金额约200亿元短期贷款。
部分银行同意,但要求增加抵押物或提高利率。万达官方未正面回应,仅称"正常经营活动"。这条路,也不好走。
![]()
还有一招是引入战略投资者。腾讯看中万达年60亿人次的线下流量,京东要补线下场景的短板,阳光人寿这类险资图的是实体资产。
但资本也不是做慈善。知情人透露:"现在接盘的都是骨折价,说白了趁火打劫。"代价是王健林可能失去控制权。
![]()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研报中判断:"万达可能最终走向'资产重组'或'战略投资者接管',完全翻盘概率不足20%。"
这个数字,残酷但现实。71岁的王健林,面对的是一场胜算渺茫的战斗。县城能不能救万达?债务能不能重组成功?资本会不会真的接盘?一切都是未知数。
![]()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王健林没有选择跑路。这份坚守,无论结局如何,都值得尊重。
放眼全球,从日本西武到美国Sears,线下商业的衰落是不可逆的趋势。王健林的困境,何尝不是整个时代的注解?
![]()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传统商业模式如何转型?当债务压力山大,企业家如何坚守责任?当市场环境巨变,个人努力又能改变多少?
王健林用他的经历,给中国企业家上了一课。这一课关于风险,关于责任,更关于在绝境中的选择。
![]()
结语
从1989年接手负债百万的烂摊子,到2015年成为亚洲首富,再到如今扛着76亿债务被限高,王健林的商业生涯像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
比起那些债务爆发后转移资产、跑路海外的富豪,他选择硬扛6000亿外债,坚持不烂尾、不欠薪,这份担当值得尊重。翻盘希望虽然渺茫,但至少他还在战斗。
您觉得王健林这次能挺过去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您的看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