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路过街角,总能看到那家五金店,老板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口刷手机,货架上的螺丝、水管堆积,半天没个人推门进去。
可有意思的是,旁边的奶茶店半年换了三波老板,服装店挂着“清仓转让”的牌子,这家五金店却安安稳稳开了五年,最近甚至看到巷尾又有家新的五金店在装修。
明明看着没生意,为啥这些五金店不仅不倒闭,还越开越多?
![]()
市场需求不褪色
很多人觉得五金店卖的都是“小零碎”,可有可无,其实恰恰相反,它抓的是家家户户都躲不开的刚需。
家里水管突然漏水,找物业维修得等,网上买配件要隔天到,这时只能往五金店跑,进门就问“有没有4分管接头”,买完马上能用,这种即时需求根本没法替代。
![]()
而且来五金店的人没一个是“闲逛”的,要么是修东西缺零件,要么是装修少工具,只要店里有货,基本都会买,业内人说成交率能到七八成,比奶茶店“问得多买得少”实在多了。
除了日常应急,政策也在给五金店送“订单”。住建部今年明确说了,2025年全国要新开工改造2.5万个老旧小区,换门窗、修管道都要用到五金件,不少小区直接找周边五金店批量采购。
乡镇市场的需求也在涨,农业农村部推“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后,乡镇五金店成了工业品下乡的主力,山东、河南那边的五金店,连农具维修的配件都卖,生意比城里还红火。
还有两个新趋势不能忽视,一是适老化改造,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预测,2025年适老化五金市场规模能突破85亿元,扶手、防滑垫这些配件需求越来越大;
二是年轻人爱DIY,全球超65%的消费者近年自己动手改家居,买个小电钻、几张砂纸就来五金店,又撑起一块市场。
生存门槛够低
五金店能扛住市场波动,很重要的一点是“活下去的成本太低了”,跟那些光鲜的实体店比,简直是“轻装上阵”。
房租就差了一大截,奶茶店要选商场、学校门口的黄金地段,20平米月租最少8000元,五金店找个居民楼车库改造的门面,月租1800元就能拿下,有些老小区的店面更便宜。
![]()
装修也不用花钱“撑场面”,最基础的就可以满足开店要求,甚至货架和收银台还可以去二手市场淘便宜的,不像服装店要装灯光、弄陈列,动辄花几万。
人力成本更是几乎没有,多数五金店是夫妻店或者老板自己看店,进货时家人搭把手,不用雇店员、收银,每月省了一两万的工资支出。
更省心的是存货,虽然货压的多,但那些东西基本放不坏,没什么过期耗材,资金周转压力小很多。
现在不少五金店还靠数字化降本,湖北有家叫万商汇的企业,搞了“数字化供应链+自建物流”,直接对接厂家和终端店铺,让五金店采购成本降了10%,物流成本少了40%,以前要跑批发市场进货,现在手机下单就能送上门。
不过囤货也有讲究,得做到“全而不杂”,光螺丝就要备2毫米到10毫米的20多种规格,老式门锁的锁芯、旧型号的水管接头,虽然一年卖不了几个,但也得备货,要是客户急需时没有,下次就不会来了。
![]()
赚钱门路藏得深
别小看五金店卖的“小物件”,利润其实不低,只是多数人没算过这笔账。
顾客买,是按件买,但老板拿,一般都按斤拿,利润几倍甚至几十倍不成问题。
![]()
冷门配件更赚钱,比如特殊型号的电机轴承、老式暖气片的阀门,市面上少见,利润率能超100%,有时候卖一个就能赚几十块。
除了卖产品,维修和安装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很多五金店老板本身就是“维修师傅”,会修水管、接电路,上门安装一个吸顶灯,产品卖80元,安装费收30元,1小时能装3个,光安装费就赚90元。
有些老板还接家庭维修的活,换水龙头、修电路,一次收费100到200元,比单纯卖配件赚得多,而且修的时候能推荐店里的产品,比如换水龙头时顺便卖个角阀,又多一笔收入。
真正赚钱的五金店,还靠跟装修队、工地合作,这些B端客户要的量大,虽然单个产品利润低,但架不住采购多。
装修队装一套房子,要从五金店买玻璃胶、螺丝、管件,少则几千元,大项目能到十几万元,有些五金店老板本身就认识包工头,长期合作下来,这部分收入能占总利润的一半以上。
![]()
客户黏性与市场渗透双提升
五金店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靠的是长期留客,老客户带新客户,慢慢把生意做稳。
最常见的是“关系营销”,老板跟小区里的居民熟了,买几个钉子可能直接送,下次居民家装修,肯定先找这家店;
要是认识装修、建材行业的亲友,还能互相推荐生意,装修队推荐业主来买材料,老板推荐装修活,双方都受益。
![]()
现在数字化也帮五金店留客,不少店跟达达、美团闪购合作,实现“30分钟送达”,还在高德地图上标上“24小时五金急救”的标签,晚上家里断电缺电闸,搜一下就能找到,比找物业还快。
有些先进的五金店,还跟IoT平台合作,在小区装水压、电路监测设备,要是监测到谁家水管可能漏水,就提前联系业主,推荐对应的配件和维修服务,把“等客户上门”变成“主动找客户”。
![]()
下沉市场是五金店扩张的重点,乡镇居民以前买五金要去县城,现在乡镇上的五金店越来越多,还搞“前店后仓”模式,货架上摆常用配件,仓库里存更多品类,单品种类能到8000多种,客单价比以前提高40%。
山东有些乡镇五金店,还兼卖农具配件,农忙时修农机的人多,生意特别好,这种“因地制宜”的扩张方式,让五金店在乡镇市场扎得很稳。
![]()
风险并存下的“活着逻辑”
当然,五金店也不是没压力,现在电商冲击、物业竞争,不少店也面临倒闭风险,但能活下来的,都有自己的应对办法。
面对电商,很多五金店靠“即时服务”突围,网上买配件要等快递,五金店能30分钟送到,还能上门安装,这是电商比不了的;
![]()
有些店还在网上开店,做“线上咨询+线下配送”,既抓线上客户,又保线下生意。
小区物业也分走一部分生意,有些物业推出“维修套餐”,但五金店更灵活,能提供“定制服务”,比如帮业主改电路、装智能门锁,这些物业未必能做,而且价格更实在。
![]()
不过行业分化也很明显,有些五金店倒闭,主要是老板“不会做生意”,整天坐在店里等客户,不主动联系装修队,也不拓展新客户,客流量越来越少;
还有的因为囤货不当,压了太多冷门配件,资金周转不过来,最后只能关门。
真正能赚钱的五金店,卖的不只是五金,而是“服务和人脉”,老板懂维修、会沟通,跟小区居民、装修队关系好,自然有稳定的生意;要是只会卖产品,没这些能力,很难在竞争中活下去。
![]()
结语
其实五金店的“不倒闭秘诀”很简单,它没追流量热闹,而是抓住了“刚需、低成本、高利润、稳客户”这几个核心。
看似冷清的店面里,藏着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知道人们需要什么、能承受多少成本、愿意为哪些服务付费,这比靠打折、排队吸引客户更长久。
![]()
这也给很多创业者提了个醒:做生意不一定非要选光鲜的行业,那些看似“不起眼”但贴近生活刚需的领域,反而更容易扎根,只要摸透其中的门道,就能稳稳地活下去,甚至越做越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