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梁设市于离石而非汾阳或孝义,是历史、地理、战略与现实发展需求交织下的结果。这其中蕴含着深层的考量。
离石成为吕梁的行政中心,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战略考量。离石地处吕梁山脉中段西侧,平均海拔在1200米至1500米之间,形成“三山抱石州,清水绕城流”的地理格局。
战国时期赵国便在此设立离石邑,作为军事重镇。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西河郡治所迁至离石,使其成为汉代北方防御匈奴的重要堡垒。
1971年,在“备战备荒”的特定历史时期,吕梁地区恢复成立,离石因其深处吕梁腹地(“三线建设”的背景)、连接晋陕的区位(境内有战备公路太原-绥德公路)以及加强对边远山区领导的需要而被选为地区革委会驻地。这为日后撤地设市时行署驻地留在离石奠定了基础。
离石的地理位置在吕梁山区具有特殊的枢纽意义。它位于“隰岚通衢、秦晋要冲”,是古来连接晋中与陕北的重要通道。其所在的三川河谷是吕梁山上最大的河谷平地,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相对有利的空间。虽然汾阳地处平坦的太原盆地,交通条件看似更优,但离石的地理位置更侧重于统领和辐射整个吕梁山区,以及作为连接山西中部与陕西的“黄河门户”角色。古代的离石(石州)甚至曾跨黄河管辖陕西部分县域,体现了其作为区域中心的传统。
吕梁撤地设市时,选择离石而非经济更显赫的汾阳或孝义,也有平衡区域发展的深远意图。当时,汾阳和孝义虽经济实力突出,但均位于吕梁的东部平川地带。若将行政中心再设于东部,恐进一步加剧吕梁市内“东富西贫”的失衡格局。
将地级市行政中心设在位于吕梁山中部的离石,有助于带动西部贫困县的发展,强化对全体县域的统筹协调能力,符合“以经济发达的城市为中心,以广大农村为基础”的撤地设市指导思想。
自1971年成为吕梁地区行署驻地后,离石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积累了作为地区中心的基础。到2002年,离石城区面积接近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近13万,形成了“四路六街、五桥贯通”的城市框架。其作为吕梁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已形成既定事实。同时,“吕梁”之名的来源与离石东北部的“骨脊山”(古称吕梁山)直接相关,这使得离石在文化象征意义上与“吕梁”这一名称的联结更为紧密。
吕梁市最终花落离石,是历史基础、战略定位、地理枢纽功能以及区域平衡发展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并非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即时效益,更是一次着眼于整体协调与长远布局的抉择。当然,这个选择也伴随着持续的讨论,汾阳曾拥有更悠久的州府历史以及更好的平地条件。更有网友提出将旧汾州府的部分县级地方合并,以汾阳,孝义,介休为主城区的设想,但是,如今吕梁市正努力推动下辖各县区协调发展,离石作为中心,其引领和辐射作用仍在持续探索和强化之中。来源:汾阳十二时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