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豪华车就是车标贵、配置堆得多,但真正开过几年车的人心里都清楚:豪华感的核心从来不是logo有多闪耀,而是每天开车时那些“用着顺心”的细节——座椅不会坐两小时就腰酸背痛,按键布局符合直觉不用低头找,智能配置真能在关键时刻帮上忙,而不是放在参数表里当摆设。领克10 EM-P的设计逻辑就很实在,没有盲目追求高端品牌的“面子工程”,而是把预算花在用户每天都能感知的地方。
8月11日开启预售的这款中大型混动轿车,19.2万起的定价配合全系标配的四驱系统和激光雷达,不得不说真的有点香。
![]()
从外观到座舱,都是日常用得到的舒服
领克10 EM-P的外观设计没有盲目追求激进造型,而是用流畅的线条兼顾了运动感和日常实用性。前脸的北极之光日行灯不只是装饰,集成了转向和示宽功能;尾部贯穿式尾灯在停车场里一眼就能找到。
坐进车内,豪华体验是能摸到的:大面积软性材质包裹,手指划过不会刮手;Nappa真皮座椅贴合腰背曲线,连续开两小时也不会腰酸背痛;顶棚用软织物代替硬塑料,夏天不闷热、冬天不冰凉,对带娃家庭或过敏体质人群特别友好。哈曼卡顿23扬声器音响的1600W功率不是摆设,下班路上放首喜欢的歌,通勤压力瞬间减轻一半——这些细节不会写在参数表里,但却是影响日常体验的关键。
![]()
辅助驾驶不是“炫技”,而是“解决麻烦”的实用工具
领克10 EM-P的思路先做好“辅助”,让用户开车更省心。全系标配激光雷达+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700Tops)的组合,在20万级市场很少见。但更重要的是,这些硬件不是为了参数好看,而是实打实地用在复杂路况应对上。
杭州实测里有个场景特别典型:三轮车突然斜穿马路,普通车的摄像头可能反应慢半拍,但它能瞬间识别风险,不是猛踩刹车让人前仰后合,而是平稳减速+灵活调整路线,既避开了危险又不会让乘客难受;进出隧道时光线剧烈变化,激光雷达和视觉系统协同工作,不会出现“突然降速”或“误判障碍物”的情况;跑高速时匝道汇入汇出特别顺滑,系统会提前规划路径,像有个经验丰富的副驾在提醒“该变道了”“注意前车间距”。对于每天要应对早晚高峰、偶尔跑长途的上班族来说,这种“靠谱的智能”比那些只能在高速上用的“期货功能”实用多了。
![]()
既要推背感,也要省油钱
动力方面,领克10 EM-P的组合很聪明:1.5T涡轮增压发动机+DHT Evo电驱系统+后桥P4电机,综合功率390kW,最大扭矩755N·m,零百加速5.1秒。这个数据放在豪华品牌里也是性能车的水平,超车时不用犹豫,并线时更有信心,开起来不会觉得“憋屈”。
但更难得的是它没为了性能牺牲日常实用性。CLTC亏电油耗低至4.22L/100km,对于一台中大型轿车来说相当友好。平时上下班纯电通勤,每公里成本几毛钱;周末跑长途用混动模式,不用频繁加油,兼顾了“想开就开”的自由和“精打细算”的务实。特别是对于家里只有一台车、需要兼顾多种场景的用户来说,这种“全场景适配”的能力比单纯追求某一方面的极致更有价值。
![]()
过去买四驱车,预算至少得25万往上;想要激光雷达这类智能配置,更是得瞄准30万级豪华品牌。领克10 EM-P把这两项高端配置直接列为全系标配,起售价却在19.2万,享受了原本属于高配甚至顶配的体验。
当一台19.2万起的中大型轿车,既能满足你对驾驶乐趣的期待,又能提供智能配置带来的安全感,还能兼顾日常通勤的经济性,这样的选择,或许值得你抽空去4S店试驾体验一番——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好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