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豫西灵宝迎来烟叶采收与烘烤的关键时期。与往年不同,今年的烘烤工场少了几分人扛肩抬的忙碌与喧嚣,多了几分高效有序的科技氛围。烟叶烘烤,正悄然从“靠力气”转向“靠科技”。
梳式烟夹 一分钟完成编杆
走进灵宝市五亩乡桂花村的一处烟叶烘烤工场,清新的烟叶香气扑面而来。几名工人正使用梳式烟夹进行编杆作业,现场井然有序。
![]()
梳式烟夹轻轻一按就可完成编杆作业。刘鑫摄
与传统手工编烟相比,新工具的使用显得轻松高效。操作时,工人将烟夹底片精准卡入编烟台的槽口,把新鲜烟叶叶柄对齐、均匀铺放在底片上;随后将梳状上盖对准位置,拉动手柄向下压实。随着“咔哒”一声,钢钉如梳齿般贯穿叶柄,不到一分钟,一杆整齐均匀的烟叶便编扎完成。
“往年这时候,编烟是最让人头疼的活儿!”正在往烤房装烟的桂花村烟农李华银感慨道,“手工编烟要一根根串线、绑紧,一杆烟得花七八分钟,一天下来胳膊都抬不起来。”他指着烟夹介绍:“这个工具设计得很科学,钢钉间距合理,能适应不同大小的烟叶,夹得紧又不伤叶片。”
李华银还算了一笔经济账:以往烤一炕烟,单是编杆环节就得多请三四个零工,常常要忙到大半夜;如今用了梳式烟夹,编烟效率提高了五到六倍,每炕烟单是人工成本就能省下好几百块钱。更重要的是,它不仅解决了烟叶在烘烤或搬运中容易脱落的难题,还方便烤后取下烟叶,省时省力。
电动升降装烟机 高效又安全
在朱阳镇鑫源烟叶合作社的烘烤工场,随着操作人员按下电气化烤房旁的按钮,一台载着挂满新鲜烟叶烟杆的“升降式装烟机”缓缓升起。短短几分钟,一炕烟的装烟作业便顺利完成。
传统的装炕作业是一项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的环节。以往,工人们需要踩着高脚梯,将编扎好的烟杆举过头顶,逐一挂至四五米高的烤房横梁上。这一过程不仅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更极易因高空作业引发坠落等安全意外。
如今,操作流程已实现“质的优化”。操作人员只需将夹好烟叶的烟杆批量放置在装烟机的提升平台上,按下控制按钮,设备便带着提升平台平稳垂直上升,最终精准停靠在预设高度。工人站在地面,无需踮脚、弯腰,轻松抬手即可完成挂杆操作,整个流程如流水线般顺畅、便捷。
电动升降式装烟机采用的多组钢丝绳同步升降技术,既降低了烟农劳动强度,又保障了作业安全。
“这台机器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合作社负责人任金禄难掩兴奋地说,“以前装一炕烟,得靠四五个壮劳力连续干两三个小时;现在仅需两人操作,一小时左右就能完成。”他尤其重视安全性的提升,补充道:“过去每年烘烤季,我们心里最担心的就是工人安全。现在‘脚不沾地’就能完成装烟,彻底杜绝了高空坠落的风险,大家干活也更踏实了。”
推拉式烟架 降损提速两不误
在朱阳镇北塬合作社的烘烤工场,另一项创新装备——推拉式烟架,正从空间利用维度为烟叶烘烤带来全新变革。
“烤房内空间有限,作业存在明显局限性。”北塬合作社烘烤工人孔爱民一边演示操作,一边解释,“尤其是烟叶出炕时,叶片又干又脆,稍微一碰就会碎裂,每次都会造成不小的损失。”话音刚落,他打开烤房厚重的保温门,缓缓拉出一个满载金黄干烟叶的三层烟架。等候在旁的工人立刻上前,从不同方位同步摘取烟叶,现场秩序井然。
“现在这种作业模式的好处太多了!”孔爱民的语气里满是自豪,“我们能在室外宽敞区域从容装烟,烟架装满后直接整体推入烤房;出炕时再把整个烟架拉到室外,大家在通风舒适的环境里作业,效率比以前高多了。”
![]()
烤后烟叶直接推入回潮车间,省时省力。刘鑫摄
据了解,这一创新设计至少带来三方面显著改善:一是劳动条件根本优化,作业场景从狭窄闷热的烤房内转移到宽敞通风的室外,大大增强了作业舒适性;二是作业效率大幅提升,装烟、出烟无需在狭小空间内排队操作,尤其出炕后可以直接推入回潮车间进行回潮,无需解绑烟杆;三是烟叶损耗显著降低,室外操作避免了烤房内拥挤碰撞,烟叶因挤压、摩擦导致的造碎率大幅下降,有效保障了资源最大化利用。
“过去烤烟靠力气,现在烤烟靠科技。”在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上,科技正为传统烟叶种植注入新的活力,也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来源: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 作者:武秦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