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松老师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与技术迭代的浪潮,数字化转型已从战略选项升级为轻工业生存与发展的刚需。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将技术红利转化为企业内生的敏捷基因,构建‘效率、数据、成本、增长’四位一体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专家正松老师在近期的多次商业演讲中强调指出,随着全球产业链重构与 “双循环” 战略的深入推进,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已从一道选择题演变为关乎企业生存的必答题。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进一步提升到86.2%,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到82.3%,轻工智能化基础进一步夯实。
01 行业现状:轻工业数字化取得显著进展
轻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民生产业,在稳增长、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我国轻工两化建设扎实推进,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升。2024 年,轻工企业网络化协同企业占比47.2%,开展个性化定制企业占比18.3%,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 和 2.8 个百分点。
家电、食品、缝制机械等行业大规模应用 AI 视觉检测、智能分拣等技术,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目前,我国已建成 1260 家 5G 工厂,其中轻工行业占比 13%、达 167 家,标志着轻工业智能化已具领先水平。
这些数据来源于第十五届中国轻工业信息化大会,展现了轻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基础。
02 政策支持:三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
为系统指导轻工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两步走”发展路径:到2027年,重点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预计达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5%左右,打造约100个典型场景、培育60家左右标杆企业;至2030年,规上企业普遍完成数字化改造,形成“智改数转网联”的数字生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近期,工信部接连出台涵盖石化、建材、钢铁、轻工、汽车、电子信息等多个行业的稳增长政策,均将数字化转型列为核心推进方向,凸显其在全国工业升级中的战略地位。
03 转型路径:正松老师谈数字化转型核心
![]()
正松老师
面对 “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 的严峻抉择,如何突破人才、资金与技术瓶颈,成为制造业企业亟需解决的难题。
正松老师在近期的商业演讲中系统提出,企业需构建四大能力支柱:
•效率引擎:通过智能工具驱动流程再造,生产端通过 MES 系统实时监控设备状态,结合 AI 预测性维护,减少 30% 停机时间;管理端通过 RPA 机器人自动化处理报表、排产等重复工作,释放 70% 人力投入创新。
•数据决策中枢:建立 “工厂数据大脑”,整合生产、库存、市场数据,实现动态排产。正松老师特别强调:“数据价值不在采集,而在闭环应用。需构建‘需求洞察→研发→生产→反馈’的实时迭代链”。
•成本优化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生产流程,优化能耗与物料消耗,如钢铁企业能耗降低 18%。
•增长创新矩阵:通过跨界融合开辟新赛道,工程机械企业通过 IoT 设备远程运维,服务收入占比从 5% 升至 25%。
04 技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轻工业
《实施方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轻工业的创新应用,提出实施 “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行动”,突出强调四方面具体任务: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图谱、智能建模等技术,提升企业的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能力。
•加快先进技术研发应用,鼓励家电、家具、造纸、皮革、轻工机械等重点行业编制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创新应用路线图。
•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鼓励大型企业、地方等结合行业和区域优势,培育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支持家电、家具、照明等行业骨干企业,基于特定场景开展数据模型开发、应用测试验证。
工信部在《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中进一步提出,要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拓展人工智能在轻工领域的应用,重点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
05 挑战与对策:中小企业破局之道
尽管轻工业数字化转型整体进展顺利,但中小企业仍面临严峻挑战。据正松老师分析,中小企业面临三重困局:
•人才与技术断层:中小制造企业普遍缺乏数字化专业人才,既懂生产工艺又精通数据分析的复合型团队稀缺。据调研,仅 15% 的中小企业具备自主运维工业物联网平台的能力。
•资金投入与回报失衡:智能化改造需大量资金投入(如一条智能产线升级成本超百万元),但短期效益难以量化。
•数据孤岛与系统割裂:生产设备、ERP、供应链系统独立运行,数据无法互通。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反馈:“质量检测数据与生产调度系统分离,良品率提升滞后 3 周”。
针对这些挑战,正松老师提出三条落地原则:单点突破,积木式构建,从最痛点切入(如获客或库存),分阶段部署数字化模块;拒绝 “伪转型”,锚定经大量企业验证的技术底座;人机协同,释放高阶价值,让员工从机械工作转向策略型任务。
06 未来展望:构建数字化生态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 等技术的深化应用,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将进入新阶段。正松老师指出,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否通过数据资产化、运营智能化、服务场景化,将流量转化为 “留量”。
《实施方案》围绕培育壮大多样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出实施 “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应用行动”,加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鼓励家电、家具等行业建设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推广全屋定制、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提升柔性化生产能力,面向造纸、日用化学品等流程型行业推广应用智能控制、数字孪生等技术,提升设备运行、工艺参数等在线监测与优化调控能力。
•拓展服务化延伸模式,鼓励大型企业搭建设计服务平台,推广众包设计、协同设计等新模式。
到 2027 年,重点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将达到 90% 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75% 左右。这些目标意味着未来几年,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将进入加速期。
正如正松老师所言,数字化转型已从 “可选项” 变为 “必选项”。那些能够借助 AI 优化生产、通过数据中台沉淀资产、利用智能技术精准决策的企业,将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
未来的轻工业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技术密集、创新驱动、数据赋能的新型产业体系,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正松老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