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工作,带来的不仅是收入,更是尊严与希望
在宁波慈溪,一项名为“幸福共富工坊”的助残就业模式正在悄然改变数百名残疾人的生活。他们中有人编织的手工篮被赋予了“余香篮”的美名,附上“有爱无碍”的卡片,讲述着产品背后不平凡的故事。
![]()
![]()
“脱贫未脱困”的现实困境
截至2025年,中国残疾人总数已达8502万,其中持证就业年龄段残疾人1600余万,约700万人尚未就业。
“脱贫未脱困”是这个群体面临的现实困境。他们当中一部分人有就业意愿,但因缺乏成体系的技能培训整体就业技能偏低,较难实现稳定就业;另一部分残疾人长期闭门不出与社会脱节无就业意愿。大多精神/智力残疾家庭还需要一位全职照料者,这极大地加重了家庭负担。
长期失业与身体残疾的双重影响,更让残疾人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心理状态。
方太方案:授人以渔的可持续帮扶模式
2024年,方太集团先后在慈溪长河、桥头镇设立“幸福共富工坊”帮扶性助残就业基地,为百余名残友实现就业。这一模式从源头解决残友就业问题,吸引残友主动就业并受到日间照料中心的全方位照顾。
方太不仅提供就业岗位,更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残友与方太集团的员工一样,人人设立“五个一”:立一个志、读一本经、改一个过、行一次孝、日行一善。每日诵读中华优秀传统经典、练习幸福健身操和开展丰富的月度文娱活动,帮助残友提升心性能量,找到自我价值感。
![]()
![]()
创新模式:“以需引供”推动残友文创品创新
在基地的帮助下,一批聋哑残友掌握了手工编织技能。然而,由于产品缺乏竞争力,篮子一度滞销,让残友们陷入迷茫。
方太随即发挥品牌运作和资源整合优势,依托内部文创周边采购需求,通过“以需引供”的方式推动残友创新文创产品样式。通过重新包装,将普通篮子打造为“余香篮”,并附上“有爱无碍”卡片讲述残友故事,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
同时积极打通内外部销售渠道,不仅动员内部业务部门采购,还联合残联、组织部、民政局等拓展爱心销售路径。2025年1-9月共助力残友增收超3万元,帮助每位残友平均每月额外增收约1400元。
“增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发心始终是帮助残友走出家庭、走向社会。”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所有的义卖都会邀请残友一起参与,让他们获取更多来自外部的认可,帮助他们寻找到自身劳动的价值。”
![]()
![]()
产品展示
成效显著:从地方实践到全省推广的典范之作
2024年3月,方太助残实践入选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暨全省教就业务培训班宁波市特色亮点工作展示。上半年,慈溪日报头版及慈溪电视台相继报道帮扶性就业基地建设模式。
2024年底,该模式在宁波慈溪全面推开,慈溪全市残疾人新增就业755人,残疾人就业率和稳定就业率分别提升11.28%和20.64%。
2025年3月,省残联副理事长调研助残基地;5月该模式作为宁波助残标杆,在全宁波推广;5月底,浙江省推广该就业模式;6月,该模式入选南方周末“构建可持续领导力”标杆实践(除方太外,其余均为上市公司);
2025年5月,浙江省残联联合五部门进一步规范和推广了帮扶性就业模式。截止8月底全宁波市建设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20个,帮扶残疾人就业800余人。
![]()
![]()
共富之路:有爱无碍,携手同行
方太集团建立的“幸福共富工坊”不仅仅是一个助残就业项目,更是一种可持续、可复制的社会创新模式。它展现了企业如何运用自身资源和专业能力,针对社会痛点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一模式的成功在于它超越了传统的慈善,而是通过在地提供包容性就业平台、赋能型就业支持,真正帮助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融入。
作为全球领先的智慧厨房专家,方太集团不仅致力于为顾客带来高效安全、舒适健康、美学治愈的整体厨房新体验,更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不断导人向善,促进人类社会的真善美。
方太“幸福共富工坊”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企业用心用情赋能弱势群体,就能共同书写出“有爱无碍”的共富新篇章。在这条路上,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光彩,每一份劳动都值得被尊重,每一次尝试都在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