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
6500万粉丝追捧的 “教育救星”,突然成了全网喊打的 “焦虑贩子”?
2025年9月,张雪峰的主账号全被标上 “禁止关注”,曾经靠 “7 分钟解读 985 高校” 爆火的他,如今只剩关联账号还在卖课。
![]()
从家长挤破头求指导,到高校教授联名批评,再到官媒点名 “割韭菜”。
短短九年,张雪峰到底踩了哪些红线?细扒下来,这事儿远不止 “账号问题” 那么简单。
从 “敢说真话” 到 “满嘴跑火车”,言论越界引众怒
张雪峰的发家密码,本质就是 “打破信息差”。
2016年他那条爆款视频里,张雪峰把晦涩的高校招生规则掰碎了讲,让迷茫的考生和家长像抓到救命稻草,“雪峰老师” 的人设就此立住。
![]()
可火着火着,真话渐渐变了味,开始往 “极端” 上靠。
最招骂的当属贬低文科的言论:“文科就是服务业,说白了就是舔”、“闭眼选专业都比新闻学好”。
这话一出口,不光新闻系学生炸了,连高校教授都忍不住联名批评。更要命的是,这不是随口吐槽。
![]()
他的话直接影响了报考市场,当年新闻学专业报考率暴跌,不少考生硬是被家长逼着改了志愿。
有网友翻出旧账,发现 2020 年他还力推房地产专业,结果没多久行业遇冷,被坑的学生直呼 “毁人前途”。
![]()
今年 9 月初,他又凑爱国热点:“统一战争打响,我捐 5000 万,公司捐 1 亿”。本想刷好感,却被网友骂 “煽动民粹”“消费爱国情绪”。
![]()
更讽刺的是,直播时他还玩起 “吊胃口” 套路,讲到关键报考技巧就停住:“再说就要违规了”,明摆着逼观众买课。
从 “实用导师” 到 “流量投机者”,张雪峰嘴上喊着 “为考生好”,实则把言论变成引流工具。
![]()
1.9 万套餐 + 错题试卷,靠焦虑收割家长钱包?
言论出格的背后,是一套成熟的 “焦虑变现” 生意经。张雪峰太懂家长的软肋了 —— 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怕选专业踩坑,怕考不上好大学。
![]()
他精准抓住这份恐慌,搭起了从 “制造焦虑” 到 “收割钱包” 的流水线。
这条线的顶端,是标价 1.8 万元的 “高考志愿套餐”,号称 “一对一量身定制”,高考季一推出就被抢空。
往下还有 12999 元的 “梦想卡”、168 元的 “高考预测卷”,覆盖不同消费水平的家庭。可这些高价产品,质量却经不起推敲。
![]()
![]()
有家长晒出试卷吐槽,不光错题一堆,宣传页上写着 “4 月印刷完成”,可高考命题 5 月才启动,这预测简直是 “未卜先知”。
更精明的是他的商业布局。主账号被封当天,抖音 “张雪峰讲升学规划” 还在正常直播带货,单日销售额照样破百万。
![]()
名下 8 家公司横跨教育、文旅、科技,就算个人账号凉了,商业帝国还能转。
难怪他早早就说 “网红结局不是不红就是被封”,甚至提前备下 2000 万工资储备金应对危机,这哪是 “名师”,分明是把教育当生意做的商人。
![]()
撞上新规枪口,“顶风作案” 必翻车
如果说言论和商业争议是 “量变”,那政策收紧就是压垮他的 “质变”。
张雪峰被封,正好撞上网信办 “清朗行动” 的枪口 —— 这次专项整治的重点,就是教育领域 “贩卖焦虑”“渲染悲观情绪”。
![]()
他的操作几乎踩中了所有监管红线:靠 “普通本科没用”“冷门专业必失业” 之类的话放大焦虑,违反了 “不得宣扬恐慌情绪” 的规定。
用虚假宣传的试卷和天价服务敛财,碰了 “整治消费欺诈” 的雷区。
还有言论干扰考生专业选择,甚至影响高校招生生态,更是和教育部倡导的 “科学生涯规划” 背道而驰。
![]()
其实早有信号。之前同类考研机构账号因夸大宣传被封,可张雪峰没当回事,反而在高考季加大卖课力度,堪称 “顶风作案”。
平台出手时也留了余地 —— 只是禁止新用户关注,历史内容还在,关联账号没封,说白了就是给了个 “反省” 的机会。
可他团队那句 “账号问题,正在处理” 的回应,显然没 get 到重点。
![]()
流量狂欢终有尽,教育不该是生意
有意思的是,张雪峰倒了,可他的 “模仿者” 还在蹦跶。一批 “小张雪峰” 学着用夸张表情吐槽冷门专业,靠连麦答疑吸粉,再卖低价课引流。
但他们没意识到,张雪峰的困境早已预示了这条路的尽头:AI 志愿填报工具正在普及,阿里、百度都推出了免费服务,算法比人工更精准,靠信息差赚的钱,迟早被技术冲垮。
![]()
更关键的是,家长和学生也在清醒。有曾经买过 1.8万套餐的家长复盘:“所谓的定制方案,网上搜免费工具也能做”。
教育的本质是授人以渔,而不是制造恐慌再兜售 “解药”。张雪峰的人设崩塌,恰恰说明:观众可以接受你赚钱,但不能接受你把他们的焦虑当韭菜割;可以认可你懂规则,但不能容忍你破坏规则。
![]()
他的 “翻车”不是意外,而是 “功利教育观” 撞上 “行业底线” 的必然结果。张雪峰曾靠打破信息差帮过不少人,却在流量里迷了路,把 “名师” 做成了 “生意”,最终被规则反噬。
![]()
这事儿给所有网红和从业者提了醒:流量再大,也大不过法律法规;生意再火,也不能背离行业初心。
教育从来不是 “投机游戏”,而是要真正帮人解决问题。希望这次风波能让更多人明白:比起花高价买 “答案”,理性规划、尊重兴趣,才是最靠谱的成长路径。
毕竟,没有任何捷径能替代脚踏实地的努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