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高盛研报关于小米公司(1810.HK)的核心内容总结,涵盖产品发布、财务预测、投资评级及风险分析:
一、2025秋季新品发布会亮点
- 旗舰手机升级
- 小米17系列(17/17 Pro/17 Pro Max):
- 性能:搭载3nm骁龙8 Elite Gen 5芯片,CPU/GPU/NPU性能提升20%-37%,功耗降低16%-35%。
- 屏幕:17 Pro/Pro Max配备创新后置显示屏(支持自拍/通知交互),采用龙晶玻璃材质;Pro Max的2K屏能效提升26%。
- 影像:Pro版搭载徕卡新镜头+Light Fusion 950L传感器,优化逆光拍摄。
- 续航:17/Pro/Pro Max电池容量分别达7000mAh/6300mAh/7500mAh(比iPhone 17系列高47%-90%),17基础版续航22.1小时领先业界。
- 定价策略:17/17 Pro起售价4499/4999元(Pro比前代便宜200-500元),Pro Max定价5999元(较iPhone 17 Pro Max低50%),意图渗透5000+元高端市场。
![]()
2.AIoT生态升级
- 空调:2025年起全系(含中央空调)提供10年免费保修(行业标准6年),服务力度对标格力。
- 新智能硬件:包括Pad 8系列平板(轻量化设计+骁龙8 Elite芯片)、三区智能洗衣机(S级健康认证)、560L法式冰箱(“微保鲜”技术)。
- 海外市场:在欧洲首发多款白电(如502L冰箱、9kg洗衣机),售价显著高于亚洲市场(欧洲冰箱售7106元 vs 中国2999元)。
3.软件与互联
- HyperOS 3.0:优化内核效率,支持动态通知/悬浮应用切换,小爱助手任务能力升级,"HyperConnect"增强iOS兼容性(文件传输、Face ID联动)。
- AI布局:开源语音模型MiMo-Audio(训练超1亿小时,性能超Gemini-2.5/ GPT-4o),推出多模态大语言模型(MiMo-VL-7B)。
4.电动汽车进展
- 定制服务:为YU7 Max/SU7 Ultra推出高溢价定制(单台费用≥10万元),月供应40辆。
- 产能爬坡:YU7标准版交付周期缩短6周,周产能近1万辆(Q3交付量上调至10.5万辆,全年维持38.8万辆)。
- 用户画像:69%为家庭用户(59%有子女)。
二、财务与业务预测
- 关键数据(截至2025年9月25日)
- 目标价:66港元(较当前价59.45港元有11%上涨空间)。
- 市值/EV:1.5万亿港元/1.3万亿港元。
- 预测调整:因IoT增速放缓及内存成本上升,小幅下调2025-2027年EPS 2%-3%,目标价估值基准调整至2026年中。
2.分业务预测
- 智能手机:2025-2027年收入CAGR 7%,毛利率降至11.6%(成本压力)。
- IoT业务
- 2026年收入增速放缓(基数效应),但白电占比提升(2027年大型家电占收入22% vs 2024年17%)。
- 中国区IoT收入增速领先行业(2025Q2增速40% vs 行业14%-29%)。
- 电动汽车:2025-2027年收入CAGR 106%-38%,毛利率25.5%。
3.估值模型
- SOTP估值:核心业务(手机/IoT/互联网)21x EV/NOPAT + 电动汽车DCF估值(WACC 12%,贴现率3%)+ 净现金,控股公司折价10%。
三、投资建议与风险
- 评级买入(自2023年10月19日维持)。
催化剂:
- 电动汽车产能持续释放;
- 双十一销售数据(重点关注10月31日/11月1日);
- 新车型工信部申报进展(SU7/YU7后续车型)。
风险提示:
- 全球手机竞争加剧(小米5000-6000元市场份额仅15% vs 4000-5000元占25%);
- 手机/汽车毛利率承压;
- 高端品牌溢价不及预期;
- 地缘政治与监管风险;
- 宏观经济拖累消费需求。
结论:小米通过技术升级(后置屏/ HyperOS 3.0)和定价策略抢占高端市场,AIoT服务创新(10年空调保修)及电动汽车产能突破构成核心增长动力,维持"买入"评级需关注高端化执行与供应链效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