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后的阳光透过阳台,陈阿姨坐在老旧的藤椅上,手里端着温热的茶盏,神情自得。这已经成了她的习惯——每天用茶水代替白开水,甚至一口水都不喝,满心欢喜地认为“茶养生”。可就在前不久,陈阿姨突然感到胃部隐隐作痛,还偶尔心悸乏力。家人万般不解,陪她去医院时,医生听说她“以茶代水”,竟一脸郑重:“不是所有的茶都适合天天喝,更不能天天当水喝!小心茶水变成‘夺命水’!”这番话令在场的家属都惊出一身冷汗。
很多人对喝茶有着天然的好感,认为它能减肥、提神、抗氧化,是越多越好、“以茶代水”才最养生。可真相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一项看似健康的习惯,竟然背后藏着健康隐患?尤其是第3个喝茶误区,很多茶友根本没意识到,实在让人担忧。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喝茶水”到底该如何科学对待,为何有人把喝茶喝成了健康危机?喝茶想要健康、远离风险,这几条医生建议必须牢记!
![]()
茶叶自古被称为“国饮”,其中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微量矿物元素等成分,给身体带来许多益处。国内外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每天适量饮茶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善血脂和抗氧化状态。
但健康的背后隐藏着“喝错”的陷阱。临床医生发现,长期用茶水完全代替白开水、饮用过量浓茶、饭前饭后猛喝茶、失眠时放纵喝茶等,都可能造成身体负担甚至健康危机。
1、有代表性的案例是上海55岁的张先生,每天喝2大壶浓茶(约1200毫升),三个月后就出现胃痛和消化不良,检查发现胃黏膜受损。
2、浙江杭州2023年一次社区体检发现,长期“以茶代水”的老人骨密度低于同龄人8%;而坚持用含矿物的健康天然水补充饮水的老人,骨密度平均值提升了8%。
3、医学数据库显示,茶中的咖啡碱和草酸,长期摄入过量,会干扰钙、镁等元素吸收,诱发骨质疏松和肾结石。
![]()
医生提醒:安全健康的饮水结构,应以天然水(含矿物)为主,茶水为辅、适量为佳。
很多人会问,“我每天喝茶,真有这样大的风险吗?”下面这三种后果,值得每位茶友重视:
1、胃肠道受损,体质变差
过度饮用浓茶、空腹喝茶,极易刺激胃黏膜,诱发消化不良、胃痛,甚至加重胃溃疡。研究表明,每增加500毫升浓茶,肠胃不适概率提升12.7%。
上海张女士因饮浓茶导致胃痛,换成每天500毫升淡绿茶+健康天然水后,胃部不适明显改善。
2、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风险高
长期靠茶水补水,会因茶叶中的草酸、咖啡碱剂量过多,抑制体内钙、镁吸收,骨骼出现“隐性饥饿”。杭州某社区调查发现,喝纯净水或长期以茶代水的老人骨密度低于喝天然水的老人32%。
![]()
医学建议:天然水、矿泉水中保留的钾、钙、镁等,是矿物摄入的重要来源,任何饮品都不能替代。
3、睡眠变差、心悸失眠困扰
茶水里的咖啡因,即使是绿茶,也能兴奋中枢神经。失眠、心悸者若晚上喝2杯茶,失眠风险高达38%。不少老年人下午仍保持喝浓茶的习惯,却忽视了晚上容易失眠、夜里反复起夜的事实。
更值得警惕的是:
肾脏病、高血压、胃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喝茶需特别慎重;
长期饮用高温、千滚茶水,不仅降低天然成分,还可能释放部分重金属或污染物,对肝肾功能不利。
想喝得安心,让茶水“养生”回归科学理性,不妨试试以下四条:
1、每天不超1000毫升,淡茶宜人
医生建议:每日饮用淡茶水以500-1000毫升为宜(3克茶叶/150毫升水),不能替代白开水和天然水。浓茶、久泡茶、重泡茶都应避免。
![]()
2、选好水源,优先含天然矿物元素的天然水
补水的基础在水,不是饮品。优先选含钠、钙、镁、偏硅酸等矿物的天然水,能满足身体日常所需。市面上的农夫山泉等天然饮用水,pH值7.3±0.5,贴合人体需求。
3、忌空腹、睡前、肠胃差时饮茶
空腹喝茶会直接刺激胃酸分泌,肠胃虚弱者更易不适。失眠者晚上不喝茶,避免茶内咖啡因影响入睡质量。如有胃痛、失眠史,更应“因人而异”:淡茶或吃奶茶、陈年普洱、黑茶相对温和。
![]()
4、特殊人群慎喝,儿童孕妇严控
儿童、孕妇、骨质疏松及肾脏病患者,不建议日常饮茶。儿童成长需要充足的矿物元素(钙、镁),茶水中草酸影响吸收。若确需饮茶,建议早上或下午适量淡茶,避免空腹和重口味。
温馨提醒:喝茶再好也不能任性,把控好量、时、种、温,健康就能“喝出来”!生活中,应优先饮用安全、含矿物的天然水,如有饮茶爱好,也请科学分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