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北京中关村的京东方 IPC 2025把行业大会开成了科技潮流派对:一侧是第N曲线战略、AI工厂、蓝鲸显示大模型等硬核议题轮番上阵,另一侧则是电竞嘉年华与新品首秀声浪不断。主题“屏之物联·AI焕新”被现场的热度与理性共同点亮,而真正C位出道的,是能折、能弯、还能卷的柔性屏——它不只是一块屏,更是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入口。
![]()
京东方过去一年把技术与量产的最后一公里缩到极致,这不是宣言,而是产品手感。先看荣耀双旗舰:Magic V Flip2与Magic V5内外双屏均为京东方LTPO柔性OLED,1–120Hz自适应高刷在滑动与静态阅读间自由切换,上手即丝滑;4320Hz高频PWM把可感知的闪烁降到阈值以下,夜读不打眼,护眼不妥协。结构侧,水滴形弯折带来1.95mm小半径与折痕<50μm,并经35万次折叠测试验证,做到了真正的“折叠无负担”。V5的7.95英寸内屏以2352×2172分辨率与5000nits峰值亮度把户外可读性拉满,搭配5820/6100mAh青海湖电池与LTPO低功耗协同,续航焦虑直接劝退。参数卷得漂亮,体验稳得住场,这才是旗舰应有的完成度。
在安卓高端直屏/大屏段,OPPO与一加和京东方联合发布的2K+LTPO柔性OLED,重点不在堆料,而在观感的一致性,升级的DIC算法改善低灰阶均匀性与暗部线性,色偏轨迹优化让全亮度段的白点回归自然;硬件级全亮度类DC把低亮度细微闪烁与色彩漂移一并打补丁,真正兼顾护眼与色准。换句话说,这块屏不靠炫技,而是把看不见的细节做到可感知的舒适,这类工程取舍,是判断一块好屏的内行视角。
![]()
柔性不止折,还要卷。IPC大会f-OLED展区里,全球首款17英寸卷曲轻终端把“便携+大屏”的矛盾解解到两全:收纳时是轻量卷轴,展开即全尺寸创作/观影空间;AI柔音屏则把形态与功能耦合到交互层,屏会听懂你的语境与场景需求,交互从“按键/触控”跃迁到“感知/理解”。与此同时,LTPO Plus把刷新率上限拉到1–240Hz,内容驱动的动态变频进一步降低系统功耗与拖影感知,刷新率不再是赛道数字,而是动静皆顺眼的体验资产。
为什么京东方能在柔性屏上越卷越稳?答案在三重领先:其一是技术领先。从LTPO工艺、超高频PWM到低功耗驱动与折叠结构可靠性,全链路叠代已进入系统级能力阶段,不再是单点突破的堆栈游戏;其二是产业领先。成都、重庆、绵阳三条第6代柔性AMOLED产线+成都8.6代AMOLED重资产投入,既覆盖高速成长的手机,也为IT与车载大面板预留工艺弹性,规模效应与良率曲线双闭环;其三是生态领先。”Powered by BOE“不只是一句口号,从荣耀到OPPO/一加的十年共创,再到ADS Pro、f-OLED、α-MLED三大技术族群协同,供应链—品牌—开发者的协作正在把好屏变成好产品。
![]()
更底层的加速度来自AI。蓝鲸显示大模型以全模态、强推理切入制造、服务与运营三大板块,结合京东方AI工厂,把生产计划、物料、制程、品质、能效、安全六大环节做成AI原生的闭环范式,这意味着良率优化与能耗降低不再靠经验走路,而是数据驱动的持续学习;AI数字人主持、AI巡检、AI工厂VR等现场体验,只是冰山一角。对柔性屏而言,AI让”设计—制造—校准—体验“的链条联动起来,形态创新才有稳定的交付与复现能力。
总结这场大会,柔性屏已从概念奇观进入工程现实,从折叠手机到卷曲终端,再到车载与生产力大屏,显示行业正完成一次底层的交互升级。京东方以第N曲线为框架、以屏之物联为抓手,把技术、产线与生态做成了互相增强的飞轮。对用户而言,是丝滑、护眼、低功耗与形态自由的叠加;对产业而言,是确定性与想象力同时在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