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电网云南丽江供电局土地盘活和确权完成率均达100%,成为云南电网公司系统内首家全面完成该项任务的单位。
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复杂、政策衔接困难、原始资料缺失以及跨部门协调难度大等多重考验,丽江供电局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电网公司关于深化国企改革与土地不动产管理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创新思路,成为云南电网系统内未申请政策豁免的单位之一,土地盘活和确权完成率均达100%,确权面积10920.75平方米。
历史困局:三大难题交织,土地资源“沉睡”
丽江供电局于2013年8月由三家地方电力企业整合成立,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历史遗留的土地问题日益成为“拦路虎”。受制于丽江山高路陡的自然条件,形成确权难、盘活难、协同难三大困境,制约着资源优化与电网高质量发展。
确权“溯源难”成为首要阻碍。土地权属问题多形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原始划拨文件或缺失或字迹模糊,权属来源难以厘清,部分宗地与周边村镇存在边界或权属争议。
土地盘活同样面临“落地难”。部分闲置供电所位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商业价值低;一些站所合一地块因变电站仍在运行,存在安全限制;部分区域自然条件不适宜布局新业态,传统盘活路径基本被堵死,管理风险持续积累。
协作“统筹难”亦是关键制约。土地确权涉及自然资源、税务、财政及乡镇政府等多个部门,审批流程长、意见统一难。
创新破题:四项举措协同,打通确权盘活资源
面对复杂局面,丽江供电局跳出传统思维,以“专班领航、政企协同、政策巧解、高位推动”为核心策略,系统施策、逐一攻坚,走出了一条创新实干之路。
丽江供电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并从法律、资产、基建等专业抽调骨干组建工作专班,深入开展“一地一策、一宗一档”摸底排查。通过查阅档案、走访退休职工、实地勘测等方式,最大限度还原土地来源和使用沿革,建立完整台账,为后续工作夯实基础。
针对跨部门协调难题,丽江供电局主动对接丽江市相关部门,推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在大具供电所及变电站土地确权中,通过召开玉龙县多部门协调会,最终成功破解长达二十年的确权难题,形成“政府牵头、企业跟进”的协同新模式。
在政策运用方面,丽江供电局坚持“不等政策找政策、吃透政策用活政策”,为历史问题寻找合规出路。如针对集体捐赠土地,精准运用“三级认证确权”条款,最终成功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实现政策资源最大化利用。
面对地理位置偏远、难以直接利用的闲置土地,丽江供电局打破思维定式,积极探索“以地易地”置换路径。通过局领导带队多次向市、县两级政府汇报争取,最终完成三宗土地的置换工作,成为云南电网公司系统内首例土地置换成功案例,既为企业换取更高效益的土地资源,也为地方政府节约征拆成本,实现政企双赢。
成效显著:资产变资源,经验可复制
通过系统性、创新性的攻坚,丽江供电局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更实现了土地资产从“包袱”到“财富”的转变。
所有历史遗留无证土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6宗土地完成确权,企业不动产权益获得法律保障,长期管理风险得以化解。累计盘活闲置土地7宗,总面积约16095.26平方米。通过对外出租实现年增收2.04万元,5宗土地用于生产业务用房,1宗通过置换获取优质土地,土地资产利用效率与经济价值显著提升,“沉睡”资产焕发新生。
丽江供电局还构建起“排查—确权—盘活—管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形成规范的土地确权流程和“出租+自用+置换”多元化盘活路径,为系统内其他单位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与此同时,通过与地方政府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不仅高效推动问题解决,也为后续电网项目落地和资源获取搭建了桥梁,实现企业发展与地方建设同频共振。(王丽英、武光讷、田学)
来源:丽江供电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