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建宁波西站及相关工程勘察设计项目招标公告》正式发布,标志着宁波人盼了七年的“超级车站”终于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同时也意味着“浙江又一大型门户枢纽”呼之欲出。据悉,宁波西站枢纽的规划可追溯至2018年《宁波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但真正进入快车道是在2025年。今年7月,项目预可研审查会顺利召开,明确站场规模为8台16线(远期预留城际场8台17线),可满足年1.5亿人次铁路旅客到发量。
其核心功能在于实现两大战略目标:一是通过联络线贯通通苏嘉甬高铁与既有甬台温铁路,形成时速350公里的沿海高铁大通道;二是与栎社机场T3航站楼、轨道交通6号线无缝衔接,打造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总投资133.7亿元的空铁联运综合体。然而,在宁波市民为“西站速度”欢呼的同时,也有不少疑问:甬台温高铁主线至今未见国家发改委批复,为何宁波“抢跑”先把西站建起来?宁波西站究竟是单纯的“通苏嘉甬终点站”,还是另有所图,是在为甬台温高铁提前“铺路”?
![]()
从线路走向看,答案已经写进招标文件:线路起始于通苏嘉甬高铁慈城北线路所,途径宁波西站,在新设芝山线路所与既有甬台温铁路实现接轨,预留规划甬台温高铁接轨条件,全部工程由宁波市“全额出资”。所以说,宁波西站虽因通苏嘉甬高铁“燃眉之急”而率先启动,但设计者一次性把南端咽喉区做成“预留307公里、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标准,接轨点直指台州、温州方向,并在芝山线路所预留与既有甬台温铁路互联互通的条件。
这意味着,一旦甬台温高铁前期工作完成,便可直接“插入”宁波西站,无需再对站场、隧道、信号进行大规模改造,既节省数十亿元二次投资,也压缩两年以上的施工周期。铁路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先建枢纽、后引线路”的模式正是沿海通道多省常用的“倒逼机制”——用确定性工程锁定未来线路走向,向上争取审批时更具说服力。
![]()
从资金安排看,宁波的“全额出资”同样暗藏深意。通苏嘉甬高铁浙江段由省级与地方按比例分担,宁波本无需独自买单;但此次宁波主动把西站及南北两端引入线全部“揽”下来,正是为了掌握建设节奏,把“主场”握在自己手里。只要西站能在2028年如期建成,那么甬台温高铁即便晚两年批复,也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接入、形成运力,避免“线路等站场”的尴尬。此外,温州市也在全力推进温州东站,南北两端都建好了,中间307公里的线路就没有退路,或许这让国家层面审批反而更快。
从区域竞争来看,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都市圈对沿海高铁通道的争夺已白热化。杭绍台高铁通车后,台州北上客流被杭州“虹吸”;若甬台温高铁再拖延,宁波在沿海走廊的枢纽地位将被进一步边缘化。因此,宁波西站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是“城市战略”的关键——通过提前锁定8台16线规模,宁波向国家铁路集团释放强烈信号:我们已做好接入沿海350公里时速主干线的准备,只待“发令枪”响。届时,宁波至温州最快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1小时40分压缩至55分钟,台州也将纳入宁波“1小时通勤圈”,对港口集疏运、临空经济、海洋科创均构成直接利好。
![]()
虽然如此,期间仍然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虽然甬台温高铁项目预可研虽已编制完成,但仍处于待审批状态,线路走向、站点设置、投资分摊尚未最终落地;若未来技术方案出现重大调整,宁波西站预留工程可能需要二次改造。但总体来说,这个应该不是问题。从我国各地高铁建设经验来看,“枢纽先行”往往意味着“线路可期”。上海虹桥、郑州南站、合肥西站的先例都证明,谁先建成高标准枢纽,谁就能在下一轮高铁网络重构中抢占先手。宁波西站此刻“抢跑”,既是破解通苏嘉甬高铁接入瓶颈的现实需要,更是为甬台温高铁乃至甬广高铁全线贯通提前“铺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