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是我国居民第一大消费肉类,产量和消费量占肉类的六成左右。2025年上半年,全国猪肉产量达到302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39万吨,增幅为1.3%。作为全球最大生猪生产大国,上半年出栏量为36619万头,同比增加0.6%(224万头),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增长态势,且第二季度增速较第一季度提升0.5个百分点。
![]()
20家上市猪企上半年累计出栏9477.31万头,大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行业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牧原股份稳居第一,出栏量同比增长18.54%至3839.40万头,占TOP20上市猪企出栏总量的40.5%。商品猪销售收入达到708.68亿元,同比上涨26.49%。
1-6月,公司实现营收764.63亿元,净利润105.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46%和1169.77%。一方面得益于生猪出栏量的增加,带动收入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养殖成本下降,进一步增厚利润,其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从1月的6.55元/斤逐月下降至6月的6.05元/斤,到年底有望拉近5.5元/斤关口,实现全年成本平均6元/斤的目标。
持续的研发创新是牧原最大的底气,公司建立了猪群舒适度标准,通过智能环控系统实现对猪舍环境的智能调控,同时基于物联网技术打造的牧原智能测定仪、牧原智能巡检机器人、牧原猪群咳嗽管家等产品,对养殖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呵护猪群健康。
![]()
位居次席的温氏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98.52亿元,净利润34.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1%和159.12%。生猪养殖业务成为盈利主要驱动力,出栏量为1793.19万头,同比增长24.75%,其中肉猪(毛猪和鲜品)1661.66万头,同比增长15.6%,已完成年度目标(3300万-3500万头)的50.4%;仔猪131.53万头,同比大涨204%。
新希望位列第三,上半年累计销售仔猪205.66万头、肥猪639.28万头,合计出栏844.94万头,同比下降2.75%。全年预计会保持在1600万-1700万头,基本和去年相当。截至6月末,一体化自养与合作放养的存栏量比例约为37:63。
降本是养猪行业的长期考题,新希望进一步加强种猪遗传性状改良。在公猪端,日增重1000克以上公猪已经全面覆盖,其中日增重1200克以上覆盖率达到57%。在母猪端,对祖代场线进行纯种猪替换,帮助提升父母代繁殖性能。
![]()
除了新希望,上半年生猪出栏量出现下滑的还有天邦食品(同比减少1.99%)、华统股份(同比减少19.88%)、罗牛山(同比减少16.19%),其中傲农生物(同比减少43.26%)跌幅最大。
正邦科技(同比增长125.69%)、立华股份(同比增长118.35%)、东瑞股份(同比增长116.16%)则成为行业“增长黑马”,出栏量同比激增超过100%,实现翻倍增长。
2023年12月27日,双胞胎集团正式接管正邦科技,去年,59个猪场项目和16个饲料厂实现复工复产。通过注入数字化养殖、饲料配方优化等核心技术,导入成熟的成本管控流程、资源优势,叠加资金支持,公司重回发展正轨。
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营收68.38亿元,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17%和258.18%。其中,生猪养殖业务收入40.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59%。主要得益于销量大幅提升,仔猪出栏200.6万头,商品猪出栏157.06万头,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8.20%和121.16%。
![]()
图源:国际畜牧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