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那么——
千年文脉,薪火相传;珞珈山下,共赴雅集!
武汉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生组织开启全新招募计划,诚邀热爱传统文化、身怀才华的你加入,在学术探索与实践创新中,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01
基地介绍
![]()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汉大学]旨在彰显文化传承发展和美育拓新的活力,围绕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方面展开工作,持续增强文化传承和英才培养的互促共荣效应。
基地艺术实践委员会成立于2025年5月,是基地开展文化传承、美育发展创意活动的学生组织、公益机制,通过策划、举办特色艺术文化活动,营造优雅、生动的氛围。
02
美育团队介绍
点此亲启
文化美育骨干教师(部分)
![]()
基地配备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团队,引导、助推大学生拓宽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本学年参与公益活动和指导研习项目的教师包括:艺术学院的易栋、黄蓓、杨诚、穆杨、吴靓、王渊老师,城市设计学院的高智勇老师,国际教育学院的吉晖老师。
此致
![]()
![]()
![]()
点击展开
03
活动简介
1
“海棠杯”红楼梦主题辩论赛
![]()
![]()
![]()
![]()
![]()
![]()
![]()
![]()
![]()
![]()
![]()
![]()
![]()
“海棠杯”红楼梦主题辩论赛以《红楼梦》原著为依据,结合当下时代热点与精神进行命题,既考验辩论双方的文本解读能力,也要求辩手对红楼梦有着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在文本挖掘与辩证思考之间,选手既是红迷,分享着自己对于《红楼梦》的理解,亦是辩手,交锋彼此对于自我与时代的哲思。
2
七夕短情诗大赛
![]()
![]()
![]()
![]()
![]()
![]()
![]()
七夕短情诗大赛扎根于农历传统节日七夕,希望通过情诗,挖掘那些朴素文字背后跨越时代的真挚情感。极具创意性的是,本次比赛将在结果中混入AI写的情诗,一并进行评比,既是引导读者思考情诗究竟情在何处,亦是在叩问文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意义。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与文学应当如何自处,是一个值得不断思考的问题,也是艺术实践委员会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为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的重要命题。
3
艺术实践委员会的其他文化活动
江城戏曲美育工坊艺文沙龙
![]()
![]()
当百年楚剧邂逅现代诗魂,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激荡回响。楚剧《再别康桥》的“戏码头”展演与艺文沙龙,既是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的交融盛宴,更是文化传承创新征程上的深刻叩问。舞台上,“虚实共生”的美学意境将康桥的浪漫与楚剧的韵味熔铸一炉;沙龙中,思想的交锋与智慧的共鸣,勾勒出戏曲艺术在当代转型的清晰脉络。
2025湖北小曲传承人姚俐玲高校行
![]()
专题讲座,向莘莘学子们讲述湖北小曲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与传承发展,从其由明清俚歌俗曲衍变而来的历史,到融合汉滩、天沔小曲的发展历程,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这一非遗的厚重底蕴。在现场表演环节,一曲《千古知音》,以细腻婉转的唱腔吟唱出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动人故事,配合上优雅的表演动作,让台下的同学们如痴如醉,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段知音佳话之中。
“致美珞珈”京剧脸谱赏析
![]()
“致美珞珈” 京剧脸谱赏析活动,是武汉大学传统文化基地推动非遗进校园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到京剧脸谱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汉口茶港》青年评粹
![]()
![]()
![]()
该剧作为武汉楚剧院继《三月茶香》《万里茶道》后的“茶文化三部曲”收官之作,蕴含着切合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现实意义。传统文化基地链接学生与剧院,传递中华文化的精髓与深厚的历史底蕴,让我们再度领略武汉“天下茶仓”中码头文化和茶商贸易文化的卓越创造力,展现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
04
部门简介
1
秘书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 “尚书省”,艺术实践委员会的运转中枢。
对内,记录会议要点,规范处理财务报销;对外,协调部门协作,对接帮推工作.
统筹全局、上传下达,保障委员会各项事务高效运转。
2
新闻宣传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 “礼部”,是委员会的形象门面。
负责撰写优质推文、策划并录制焦点访谈,进行摄影记录,设计宣传物料,
全方位塑造委员会良好形象,扩大文化传播影响力,让传统文化之声广为人知。
3
文学研究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 “翰林院”,汇聚才学之士,是委员会的主要内容产出方。
承担内容质量把控、原创作品产出任务,同时主导自主研究项目与文化传播方案设计,
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为文化传承注入鲜活思想力量。
4
组织执行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 “工部”,艺术实践委员会的实务落地核心。
负责活动全程策划、场地租赁与现场布置,统筹人员调配,进行现场秩序管理。
专注于将各类活动从构想转化为现实,为活动顺利开展筑牢坚实基石。
5
外联合作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 “鸿胪寺”,是委员会的动力源泉。
筹措财务赞助,搭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桥梁,开展对外联络与沟通工作,
以广阔的视野与出色的沟通能力,汇聚各类资源、拓展合作版图,为委员会持续运转注入强劲动力。
各部门均分为负责人和职委竞选,参与到各个部门的工作中,为武汉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发展助力!
05
委员会成员简介
点我一下
![]()
2025/09/27
星期六 农历八月初六
终版
委员会
介绍
![]()
![]()
会长
程佳伦
艺术实践委员会会长,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本科生,
分管新闻宣传部。
曾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珞新传媒技术与设计中心部长,
现任武汉大学数智创业班班长、武汉大学本科生院记者团成员。
多次获得文学类奖项,文章获载于“红楼梦学刊”,独立运营个体公众号,最高阅览量2.5w+。
工作格言:
以行践言,知行合一。
副会长
徐唯一
艺术实践委员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弘毅学堂2023级本科生,分管秘书处。
曾任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党内法规研究》编辑部学生助理,
现任武汉大学弘毅学堂主席团成员。
热爱《红楼梦》和词赋的法学生,喜好舞文弄墨,曾获得楚才作文大赛一、二、三等奖。
工作格言:
穷其道者,归处亦同。
![]()
![]()
副会长
黎育辰
![]()
艺术实践委员会副会长,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
分管外联合作部与组织执行部。
武汉大学汉剧楚剧文化传承协会(学生)会长,南箫第五代非遗传承人。
工作格言:
宁如飞萤扑火,不做樗木长春。
副会长
凡洛斯
![]()
艺术实践委员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文学院2023级本科生,
分管文学研究部。
曾任武汉大学文学院学生会秘书处负责人,
当前负责大创项目“近现代对联作品用典研究”,
曾获“文华杯”第二届华中高校创意写作大赛三等奖。
工作格言:
排空御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
外编助力
张中禹
湖北工业大学24级本科生,
实习于洪山区融媒体中心实习,
为组织提供摄影、剪辑方面帮助。
![]()
千年文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属于我们的文化故事即将书写!
别让热爱止于心动,加入我们,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招新群二维码
更多问题可进入招新群咨询[1048463383],谨贺新朋初至,愿你我共沐书香,于典籍中探幽微,于实践中求真知,奔赴下一程山海……
来源 | 文传珞珈
运营 | 珞新传媒 梁英媛
审核 | 胡静文 珞新传媒 张可欣 黄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