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媒报道,随着国庆黄金周临近,中国大陆游客的海外旅行计划再次成为焦点。今年国庆假期较往年多出一天,形成长达8天的连休,尽管当前经济环境下“平价、周边、短途”的旅行模式成为主流,但日本依然稳居中国游客海外目的地首选。
![]()
个人游占比近九成:赴日游客结构发生质变
根据日本观光厅最新数据,2025年4-6月期间,中国大陆赴日游客中首次访日比例已降至43.4%,而四次以上到访日本的游客比例超过30%。这一数据与2015年形成鲜明对比——当时首次访日游客占比高达63%。
更显著的变化体现在旅行方式上。2015年团队游占比达42.9%,而十年后这一数字已降至11%,个人游比例接近90%。游客构成也从以家庭为主转向朋友结伴(最多)和独自旅行(占比从16.9%升至26.9%),显示日本旅行日益常态化和个性化。
多重因素推动了这一转变。携程数据显示,2024年1-7月,中国大陆申请赴日旅游签证中,三年及五年多次往返签证占比达48.41%,较2019年的19.75%大幅提升,为频繁赴日提供了便利。
目的地多元化:日本地方城市吸引力显著提升
随着赴日个人游和重复游客比例增加,日本地方城市迎来新机遇。Airbnb国庆搜索排名显示,福冈的搜索量增长超过三倍,伊豆半岛的搜索量也实现翻倍。中国大陆游客对福冈的美食文化、伊豆的自然和度假体验表现出浓厚兴趣。
马蜂窝数据同样印证这一趋势。今年五一假期前,香川县栗林公园、和歌山及三重县的熊野古道、鹿儿岛县屋久岛、青森县奥入濑溪流等地的访问量显著增长,显示中国大陆游客对日本深度旅游资源的探索日益深入。
旅行方式两极化:弹丸旅行与慢旅行并存
中国游客的旅行方式呈现明显两极化特征。Booking.com调查显示,59%的中国大陆游客希望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参观景点,同时41%的游客偏好慢慢探索。
一方面,“弹丸旅行”在中国Z世代中很流行。这类旅行以社交媒体打卡为导向,行程紧凑,成本控制极为严格。这些行程多安排免费网红打卡点,如富士山麓的Lawson便利店和富士吉田复古商店街等。
另一方面,“慢旅行”群体不断壮大。他们偏好深入体验,避开人潮,探索真正有日本特色的场所。Booking.com调查显示,57%的中国大陆游客海外旅行主要目的是“放松”,54%将“美食”作为目的地选择的关键因素,显示体验式消费日益重要。
个人旅行者新需求:真实性与深度体验
中国大陆个人旅行者越来越追求“去日本人去的地方”。一位计划独自赴日的大连游客对日媒表示:“我想尝试小众料理,日本的每样食物都很美味。”这类游客通常有明确预算规划,愿意为美食等体验性消费分配更多资源。
社交媒体成为行程规划重要渠道。65%的中国大陆游客参考小红书等平台规划旅行。一位用户分享的熊本菊池溪谷温泉旅馆和伊豆高原酒店照片引发大量咨询,显示信息分享对旅行决策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深度游客往往英语沟通能力良好,不偏好其他中国大陆游客扎堆的场所。他们满足于家族经营的小餐馆,珍视店主对店铺历史和设计的讲解,并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这些体验,形成良性循环。
对日本旅游业的启示:平衡全球化与特色化
面对中国大陆游客结构的变化,日本旅游业需要相应调整。过度“为中国大陆游客定制”可能适得其反,更有效的策略是加强面向国际游客的通用服务。
首先,提升多语言服务和全球化支付手段,降低访问门槛。其次,通过多样化渠道展示日本深度旅游资源,帮助游客发现未知景点。最后,保持本土特色和真实性,这正是吸引成熟旅行者的关键。
随着中国大陆游客旅行模式日益成熟,能够提供真实日本体验、同时具备国际接待能力的目的地,将在新一轮旅游竞争中赢得先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