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CAR疗法-全球研究与发展格局(2025)免费领取!
华熙生物重磅发布《2025 年 9 月 22 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下文简称《记录表》),针对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支持郝宇博士”事件,给出了掷地有声的正式回应。
![]()
检测报告直呈药监,股权关系彻底撇清
在《记录表》中,华熙生物掷地有声地宣称,已携手国家计量院等多家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相关企业的涉事产品展开全方位检测。检测结果犹如一记重锤:几十份检测报告均清晰显示,相关产品中重组胶原蛋白的添加量严重不达标。目前,华熙生物已雷厉风行地将数十份检测报告呈递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对于与郝宇旗下关联公司“上海柳页医创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柳页医创”)的股权关系,华熙生物也毫不含糊地作出说明。其明确表示,与柳页医创不存在任何直接股权关联,仅是以有限合伙人的身份,对柳页医创的股东——“海南海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简称“海南海熙”)进行了投资。
当被投资者尖锐询问公司是否面临重大诉讼或行政处罚风险时,华熙生物底气十足地回应,已开展全面深入的专项评估,坚信“科学数据不会说谎”,公司未来在各类法律程序中,风险极低,犹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事件全貌深度还原 事件导火索
5 月 24 日,美妆博主“大嘴博士”郝宇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发布检测报告,直指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胶原棒”产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实际含量仅 0.0177%,与宣传标准相差甚远,且关键氨基酸甘氨酸“未检出”,毫不留情地质疑该产品虚假宣传。
约四小时后,巨子生物迅速通过可复美官方账号回应,亮出内部采用双缩脲法的检测报告,显示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为 0.27% - 0.28%,坚决否认宣传造假,反驳郝宇使用的检测方法“未经验证”,并公布企业标准,信誓旦旦地强调未销售任何原料。
事件持续发酵
6 月 1 日,华熙生物发布《关于支持郝宇博士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声明》(简称《申明》),以强硬姿态公开声援郝宇,宣称已对涉事产品进行检测,若相关企业不正视问题,将毫不犹豫地向全社会公开检测结果,还使用了“汝求战,便得战!”等极具冲击力的激烈措辞。
6 月 3 日,据媒体报道,陕西省监管部门迅速介入,对相关情况进行全面核查。
6 月 23 日,巨子生物发布声明,承认公司现有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以及标签标识在某些方面存在明显局限性,表示将全力推进检测方法的优化与验证,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巨子生物在检测方法争议上的重大让步。此后近三个月,巨子生物与华熙生物均未就该事件发布重要声明,局势一度陷入平静。
事件惊现转折
9 月 11 日起,网络上突然出现大量跟进报道,将华熙生物置于“不正当竞争”的不实舆论漩涡之中。为澄清事实、回应投资者及员工的关切,并严格遵守上市公司重大事项信息披露规定,华熙生物果断决定公开相关检测结果并详细说明情况。华熙生物表示,接到郝宇求助后,迅速联合国家计量院等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对重组胶原蛋白成分检测的方法学验证,开展多中心检测,获取几十份相关企业相关产品的检测报告,所有检测结果均一致显示相关产品中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未达到按配方标注应有的非微量添加浓度。华熙生物还指出,6 月 23 日相关企业已发布声明承认产品存在“局限性”,出于维护行业生态和尊重监管的考虑,当时未公开具体检测报告,仅于 6 月 30 日发布与国家计量院合作完成的方法学验证结果,证实相关成分可被准确检测。鉴于国家药监局是华熙生物所在领域的最终监管结论做出单位,公司已将数十份检测报告提交至国家药监局,以正视听。
“大嘴博士”禁言风波,华熙生物再度澄清 “大嘴博士”禁言详情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华熙生物在回应中特别强调 9 月 11 日这个关键时间点。当天,“大嘴博士”被国家网信办点名并禁言。在国家网信办通报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中,“大嘴博士”账号因违规被依法依约禁言。通报明确指出,该账号发布炒作性测评信息,严重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其运营主体与某美妆产品企业存在商业利益关系,多次针对同行竞品发布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测评内容,误导公众,影响市场公平,犹如一颗毒瘤侵蚀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华熙生物回应与风险评估
对于媒体报道中“郝宇博士发布无法律效力测评信息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风险”一事,华熙生物在《记录表》中斩钉截铁地回应,已进行全面深入的专项评估,坚信“科学数据不会说谎”,公司在可能涉及的法律程序中风险极低,犹如一艘在风浪中稳如泰山的巨轮。
此外,华熙生物也对与郝宇的股权关系作出进一步澄清。《记录表》显示,郝宇最初发布内容所使用的账号主体为“聚研荟公司”,与华熙生物无任何股权关联。事件发酵后,郝宇出于个人安全考虑,将账号主体变更为柳页医创。华熙生物再次强调与柳页医创无直接股权关系,仅作为有限合伙人投资了柳页医创的股东——海南海熙。
![]()
图源:华熙生物公告
在被问及公司是否面临重大诉讼或行政处罚风险时,华熙生物再次坚定表示已进行专项评估,坚信“科学数据不会说谎”,公司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类法律程序中风险极低。华熙生物最后掷地有声地强调,其与专家或医生是否存在股权关联,均不影响检测数据的客观性与产品质量标准的科学性,也不能成为回避监管和消费者知情权的理由。行业发展或许可以包容阶段性局限,但各方有责任推动持续进步,绝不让“局限”成为停滞的借口,展现出对行业健康发展的坚定担当。
华熙生物深陷艰难处境 内部改革与业务调整阵痛
2024 年,华熙生物毅然启动一系列重大改革,然而截至目前,仍处于内部调整的阵痛阶段。9 月 8 日,华熙生物果断关闭旗下胶原蛋白品牌“润熙泉”,其抖音官方旗舰店产品全部清空,其他电商平台也无法搜到该品牌相关店铺,仿佛一夜之间消失在市场的视野中。9 月上旬,一位华熙生物离职员工向媒体透露,“肌活和米蓓尔两个团队原先规模均超 100 人,现在每个团队仅剩十余人,公司正在推进裁员,普遍提供‘n + 1’赔偿方案”,且此前公司仅进行局部微调,近期展开大规模组织优化,犹如一场暴风雨席卷公司内部。
业绩承压与排名下滑困境
业务线收缩与人员优化背后,是华熙生物业绩承压的残酷现实。据最新财报,2025 年上半年,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 22.61 亿元,同比下降 19.57%;归母净利润为 2.21 亿元,同比下滑 35.38%。梳理近六年半年报发现,其营收与净利润近两年呈下滑趋势,且 2025 年上半年双双创下六年来最大跌幅,犹如一艘在暴风雨中逐渐失去动力的船只。
![]()
相比之下,巨子生物 2025 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31.13 亿元,同比增长 22.5%;净利润 11.82 亿元,同比增长 20.6%。从营收规模看,2025 年上半年华熙生物较巨子生物少 8.52 亿元。在国货美妆上市公司排名中,巨子生物位列第四,华熙生物降至第八,曾经的辉煌已逐渐远去。
回溯 2022 年 11 月 4 日,巨子生物在港交所上市,当年在国货美妆上市公司中排名第八,华熙生物位列第三。此后三年间,巨子生物排名持续上升,华熙生物则逐年下滑,形成鲜明对比。
业务收入对比分析
两者差距拉大的关键在于功效护肤品业务的收入表现。2022 年高峰期,华熙生物的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原“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达 46.07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72.45%,堪称公司的核心支柱。但到 2024 年,该板块收入降至 25.69 亿元,同比下降 31.62%,同年旗下润百颜、夸迪、BM 肌活、米蓓尔四大核心品牌均未进入“10 亿俱乐部”,曾经的明星品牌如今黯淡无光。2025 年上半年,华熙生物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实现收入 9.12 亿元,占比 40.36%,同比下滑 33.97%,下滑趋势愈发明显。
反观巨子生物,2024 年其功效护肤品业务收入为 43.02 亿元,占总营收的 77.7%,其中可复美品牌营收 45.42 亿元,同比增长 62.89%,占总收入的 82%,成为公司的强劲增长引擎。2025 年上半年,巨子生物该业务收入达 24.10 亿元,同比增长 24.2%,占比 77.4%,其中可复美实现收入 25.42 亿元,同比增长 22.7%,占总收入的 81.7%,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过去几年间,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的竞争格局几经变化,先是华熙生物领先,随后巨子生物迎头赶上。在商业领域,排名上下浮动是常态。但这场由成分检测引发的风波,早已超越了两个行业巨头的商业博弈,成为一场关于行业标准与透明度的公开课。无论最终结局如何,在监管与消费者的双重监督下,重组胶原蛋白必须切实地体现在功效与真实之中,否则终将被市场淘汰。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识别微信二维码,可添加药时空小编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