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意想不到!高士其的诗歌竟如此动人心弦!

0
分享至

近日,《高士其科普作品精选》出版了,这是科普界的一件大事。

高士其何许人也?他是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中国科学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他1905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18年考取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开始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学习。1928年在实验室感染脑炎病毒,致终身残疾,行动艰难。1930年学成归国,发表诗作译文。1934年开始创作科学文艺作品,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27年奔赴延安,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大量声讨反动势力的诗文。1949年到北京,从事科普创作和青少年教育工作。他在和病魔苦斗的六十年中,撰写了数百万字的科普作品。自20世纪30年代迄今,他的作品影响与教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以前,我们很少读到高士其的诗歌,只知道他是著名的科普作家。翻开《高士其科普作品精选》,发现他的诗歌也非常深刻感人。在《土壤革命》这篇文章的开头,他写下这样的诗歌:

土壤,广大的土壤,是我的祖国,是我的家乡,

我从不知道时候的时候起,就把生命隐藏在他的怀中,

我在那儿繁殖,我在那儿不停地工作,

那儿有我永久吃不尽的食粮。

有时我吃完人兽的尸肉,就伴着那残余的枯骨长眠;

有时我沾湿了农夫的血汗,就舞起鞭毛在地面上游行。

在神农氏没有教百姓耕种的时候,

我就已经伏在土中制造植物的食料。

有我在,荒芜的土地可变成富饶的田园;

失去我,满地的绿意,一转眼,都要满目凄凉。

广袤的沙漠,一片枯黄,

就为了那儿,我没有立足的地方。

在有内容的泥土里,我不曾虚度一刻的时辰,

都为着植物的繁荣,为着自然界的复兴。

有时我随着沙尘而飞扬,叹身世的飘零;

有时我踏着落叶,乘着雨点而下沉;

有时我从肚肠溜出,混在粪中,颠沛流离。

经过曲曲折折的路途,也都回到土壤会齐。

我在地球上虽是行踪无定,

我在土壤里却负有变更土壤的使命。

变更土壤就是一种革命的工作,

是破坏和建设兼程并进的工作。

这革命的主力虽是我的活动,

也还有不少其他杂色的成员。

土壤,广大的土壤,原是微生物的王国,

并且,是微生物的联邦。

有小动物之邦,有小植物之邦……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出自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意思是文章应当为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当为反映现实而作。他强调了文学创作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体现了作家应有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纵观高士其在这本书的作品,他从不无病呻吟,更摒弃了文人雅士附庸风雅的风花雪月,而是把自己化为土壤,化为肥沃的土壤,让科学的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让即使幼小的动物、小植物也在沃土的滋养下蓬勃生长!

他始终秉持“科普大众化”理念,拒绝学术壁垒,用比喻、拟人、故事化的语言,让细菌、细胞、土壤等科学概念走进百姓生活,“以科普照亮人民的心灵”!正如他的诗歌,朴实、生动,所表达的意象,通过赋比兴,传递真善美,让读者在陶醉之余,不知不觉地学习或读懂了科学知识,他希望借此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用科学之光驱散愚昧的阴霾,从而展现了他作为知识分子“以笔为戈”的爱国担当。

科学诗歌,是他开辟的新领域,他既是前无古人的先驱者,也是鲜有来者的至臻至善苦吟诗人。换言之,他在科学诗歌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山鼻祖的意义。他将科学内容与诗歌形式相结合,不仅为“传播科学”提供了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艺术形式,也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诗歌创作的题材领域和思想内容。他的科学诗不仅传播了科学知识,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旨在激发青少年读者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感情,培养他们树立起唯物主义世界观。

“我不曾虚度一刻的时辰,都为着植物的繁荣,为着自然界的复兴。”他诗歌里所描述的土壤的情怀,也正是他对祖国深沉的爱的形象化表达。歌颂土壤,歌颂大地,不是为赞美泥土的颜色,而是赞美那沉默的支撑——让种子向下扎根,让落叶回归故里,让有机物更加丰富,让大地摆脱贫瘠,与其说他在宣言土壤革命,不如说他在歌颂大地母亲,歌颂生我们养育我们的土地!



和这首《土壤革命》的姊妹篇《我们的土壤妈妈》,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巧妙地将土壤比作孕育生命的“妈妈”,系统地介绍了土壤知识,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曾获得1954年全国儿童文学一等奖。

综上所述,高士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率先倡导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理念,为后来的科普作家树立了榜样,对中国科普创作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永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53岁的张惠妹瘦到让人惊艳,颜值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

53岁的张惠妹瘦到让人惊艳,颜值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

可乐谈情感
2025-10-25 09:39:57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曾琦丈夫沉默到底,双输的局面,细节曝光!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曾琦丈夫沉默到底,双输的局面,细节曝光!

你食不食油饼
2025-11-11 08:50:08
哨兵被队友遗忘,深埋地下9年,发现时仍坚守军需库,双目已失明

哨兵被队友遗忘,深埋地下9年,发现时仍坚守军需库,双目已失明

兴趣知识
2025-11-11 21:20:51
首个有期徒刑正式宣判,恒大、中植“关键人”一个都跑不了!

首个有期徒刑正式宣判,恒大、中植“关键人”一个都跑不了!

深蓝财经
2025-11-11 19:39:46
吉林省纪委监委通报:邢树纲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吉林省纪委监委通报:邢树纲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鲁中晨报
2025-11-11 19:11:02
郭晶晶开幕式举火炬,小叔子霍启山疯狂鼓掌,霍震霆一家来了五口

郭晶晶开幕式举火炬,小叔子霍启山疯狂鼓掌,霍震霆一家来了五口

疯说时尚
2025-11-10 14:02:11
全国首家人形机器人7S店在武汉开业:现场表演扭秧歌,被市民团团围住!在售机器人7999元至80万元不等

全国首家人形机器人7S店在武汉开业:现场表演扭秧歌,被市民团团围住!在售机器人7999元至80万元不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16:03:20
日本天下第一香木,传为隋炀帝所赐,仅有三位人物切下小块使用

日本天下第一香木,传为隋炀帝所赐,仅有三位人物切下小块使用

收藏大视界
2025-11-09 20:38:12
40元一碗,限时15分钟,鹅肝、生蚝、牛肉、大闸蟹、甜品……杭州有五星级酒店推出“剩菜盲盒”

40元一碗,限时15分钟,鹅肝、生蚝、牛肉、大闸蟹、甜品……杭州有五星级酒店推出“剩菜盲盒”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10 17:55:50
美媒:中国2款六代机在大西北同框,试飞科目已到关键期

美媒:中国2款六代机在大西北同框,试飞科目已到关键期

兵国大事
2025-11-11 00:05:07
中国男子在泰国沙缴府被捕 携带1000张SIM卡准备交给妙瓦底雇主

中国男子在泰国沙缴府被捕 携带1000张SIM卡准备交给妙瓦底雇主

曼谷陈大叔
2025-11-10 16:10:41
看到郭宇欣跑龙套旧照,站杨紫身边一点不输,才知啥叫小红靠捧

看到郭宇欣跑龙套旧照,站杨紫身边一点不输,才知啥叫小红靠捧

温柔娱公子
2025-11-10 18:40:03
李斌回应蔚来四季度盈利问题:如果每年还想见我,就多帮卖点车吧

李斌回应蔚来四季度盈利问题:如果每年还想见我,就多帮卖点车吧

齐鲁壹点
2025-11-10 16:41:08
今晚睡不着觉了!明天周三开盘,我有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不得不说

今晚睡不着觉了!明天周三开盘,我有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不得不说

夜深爱杂谈
2025-11-11 21:18:37
28岁恩施女生因同事建议减肥,请假参加荒野求生,坚持34天瘦了29斤

28岁恩施女生因同事建议减肥,请假参加荒野求生,坚持34天瘦了29斤

极目新闻
2025-11-11 18:55:31
中国3大长寿食物,牛肉只排第三,第一名我们天天见,却吃得的少

中国3大长寿食物,牛肉只排第三,第一名我们天天见,却吃得的少

江江食研社
2025-10-21 14:30:03
官媒发文,高调官宣49岁马伊琍喜讯,全网恭喜,终于等到这一天

官媒发文,高调官宣49岁马伊琍喜讯,全网恭喜,终于等到这一天

老吴教育课堂
2025-11-09 08:04:27
三星杯16强战下半区中国棋手大捷,廖元赫时隔六年再胜申真谞

三星杯16强战下半区中国棋手大捷,廖元赫时隔六年再胜申真谞

野狐围棋
2025-11-11 20:35:14
福建一县委宣传部部长,履新(附简历)

福建一县委宣传部部长,履新(附简历)

新浪财经
2025-11-11 21:16:09
5年前花10万买乳山海景房的人,如今都怎样了?真相太扎心!

5年前花10万买乳山海景房的人,如今都怎样了?真相太扎心!

芳芳历史烩
2025-11-11 17:57:44
2025-11-11 22:51:00
笔力王永利
笔力王永利
影视作品深度评论,文学作品深度评论
55文章数 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田英章日常书信曝光,字迹开阔惊艳人心!

头条要闻

上海阿姨存了近30年的钱提不出傻眼 银行:找不到底根

头条要闻

上海阿姨存了近30年的钱提不出傻眼 银行:找不到底根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本地
健康
亲子
教育
公开课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凌滩玉魄淬千年,诗意钢城马鞍山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亲子要闻

帮宝适明星产品矩阵亮相,直观解锁”眼见为实的安全感”

教育要闻

北京10所学校!教育部公示最新名单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