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天前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上,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在主旨演讲中提出建议,“未来5年由中央财政出资,将农民、农民工群体的养老金从当前的每月一两百元逐步提升至1000元”。
![]()
一、理性的冰冷一面,感性的光辉一面
很快,“专家建议将农民养老金提升至1000元”的新闻,成为各大平台的热门话题。在以往的个人观感中,知乎平台的用户画像,更偏向于理性与逻辑;微博平台的用户画像,更偏向于感性与情绪。平日里,对于争议性社会事件的看法,个人基本是以知乎平台的热门回答“参考答案”,而知乎平台也大都不会让人失望。只是,凡事有例外,就比如针对这次的提升养老金新闻的评论。微博平台上,大家一边倒乐呵呵地表态欢迎,反正也不需要什么逻辑论证,翻了几页没看到有质疑和反对声。反倒是在知乎平台上,翻了几条针对此事的回答,就翻出了一些冰冷的论调,认为提高退休金意味着削减“廉价劳动力”优势,那么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环卫、廉价餐饮、物流都将不复存在,此举无异于打破目前的经济秩序。惊觉,理性和逻辑有冰冷的一面,感性同样可以展现出人性光辉。
![]()
二、农民,沉默的大多数人
中国的庞大农民群体,对于这个国家的付出,大都是在沉默状态中进行的。这也就导致了,农民群体虽然人口庞大,但在社会上并没有获得对应份额的话语权。农民没有存在感,连带着农民的付出和回报都没有存在感,这并不是无人知的那种没有存在,而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无人挂念的被漠视的没有存在感。所以,在知乎平台上,很多人化用了丁仲礼院士的名言发出疑问——中国农民究竟是不是人?毋庸置疑,中国农民享受到的退休金待遇,远逊于中国城市居民,甚至于不像是存在于同一个国度。
![]()
三、提高农民养老金,利大于弊
农民养老金提升到一千块,每人1000块绝不是个大数字。但是,乘上中国农民的总人数,却是个天文数字。但是,评判一个天文数字的支出是否值得,绝对不止是说这个金额到底是否足够庞大一个维度,还综合得看,这个天文数字能够换来什么。首先,是眼前的考量,能够直接刺激消费,提振内需。其次,是让中国农民的养老问题能够得到极大舒缓,让老年农民能够得到更多的尊严。再者,能够一定程度平息社会上,针对现行养老金分配模式不公的声音,促进社会的和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个天文数字的支出都属于利大于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