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楠/文 王玉秋晨/摄)9月26日,南京市科利华铁北中学举办玄武区教学智能体课堂应用研讨活动,以《AI赋能“新三学”:“智慧引擎”助力课堂生态优化》为主题,以教学智能体常态应用为指引,聚焦AI赋能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教的智能体”与“学的智能体”应用实践,助力教师直击教学痛点,重构课堂生态。
![]()
南京市科利华铁北中学副校长陈澄分享了主题为《AI赋能“新三学”:“智慧引擎”助力课堂生态优化》的课堂经验。陈澄提到,当前的智慧课堂有了新变化,AI的赋能,让课堂变为“因材施教的互动场”。这个互动场由原来的“师生”二维对话,转为“师机生”三维模型。在教学中打开未知领域,让未知问题借助人工智能无限接近目标。另一方面,AI让师生对话转向“数据导航直通车”。AI能够帮助师生精准进行学情判断,推送个性化错题,补偿分层学习。
![]()
随后,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紫东分校的王保峰以《AI三部曲:精准预设、灵动课堂、智慧复盘》为核心,探讨人工智能在教学全流程中的应用创新。紧接着,南京市人民中学的李墨馨,则分享了《零代码构建教育智能体》。
![]()
![]()
现场还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青少年教育与智能支持实验室研究员郝祥军,以《AI智能体支持的人机协同教学》为题进行分享。他特别提到,人机协同教学的基本原则,分别为“确保认知投入、制作高质量的学科内容、提供社会情感支持、促进课堂互动、使用形成性评价与反馈”。放在教学中,则是目标导向,立足教学需求;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学习;人机互补,教师主导协同。
![]()
人工智能的应用,给中学课堂带来了活力,让书面的文字,变成了可观可感的图像和视频,也让静态的数据,变成可以看出趋势变化的动态画面。但是,教师也不能依赖AI,要学会引导AI,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光的折射》,从英语课堂到物理实验,我们亲眼见证了人工智能技术从前沿概念走入课堂常态深度实践,今天不仅是一个新技术的展示研讨,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碰撞和教学智慧的深度交融。”南京市玄武区物理教研员胡少希表示,课堂展示让我们看到AI应用如何成为教师手中的智慧引擎。
![]()
教学智能体从构想走进课堂,无论是辅助教师进行学情分析,还是支持学生自主探究,智能体正在成为课堂的关键力量,精准直击教学痛点,将老师从部分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能更专注于教学设计与启发引导,真正实现技术赋能下的减赋提质。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座的每一名老师在课堂上都可以看到智能体与教师智慧交相辉映的精彩场景,共同为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度赋能。”胡少希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