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举办的2025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当地时间9月6-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圆满完成。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脑转移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伏美替尼的多项研究成果重磅亮相,为脑转移患者的精准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医脉通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赵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李晓燕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方申存教授进行圆桌访谈,深入探讨EGFR突变晚期NSCLC伴脑转移精准诊疗的最新进展。
攻坚脑转移,EGFR突变晚期NSCLC脑转移的治疗现状与管理挑战
脑转移是EGFR突变晚期肺癌临床诊疗的一大难题,在一线及EGFR-TKI耐药后的疾病全程中均有可能发生。请您结合脑转移患者的特点,分享下EGFR突变NSCLC伴脑转移患者的治疗现状和管理难点?
![]()
赵军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脑是NSCLC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已成为临床诊疗的一大挑战。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约10%的NSCLC患者在初诊时即存在脑转移,26%-53%的患者在病程中进展为脑转移1。且EGFR突变患者表现出更高的脑转移风险和更早的发病时间2。脑转移发生后,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显著降低。近年来,EGFR-TKI的临床应用为EGFR突变NSCLC患者带来了显著获益。相较于第一/二代EGFR-TKI,第三代EGFR-TKI显示出更强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药物入脑浓度更高。目前,基于三代EGFR-TKI的加量/联合治疗策略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临床也需探索更多新型药物以提升脑转移人群的生存获益。
精准再精准,伏美替尼引领EGFR突变NSCLC脑转移个体化治疗新风尚
2025 WCLC大会上,EGFR突变晚期NSCLC伴脑转移人群的治疗取得了诸多进展。请您谈谈目前在这一领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研究?
![]()
李晓燕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2025 WCLC中,多项研究聚焦于EGFR突变NSCLC伴脑转移人群,同时对伴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进行了重点探索,凸显了在分子分型基础上进一步精准分层的突破。多项研究显示,伏美替尼在L858R突变、TP53共突变、合并PD-L1阳性及耐药后的EGFR突变完全NSCLC伴脑转移人群中均展现出优异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3-6。目前,对于脑转移患者,临床普遍达成治疗需要“做加法”的共识,其中EGFR-TKI加量治疗因其口服给药方式便捷、高效低毒,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未来,随着对“高效低毒”方案探索的不断推进,有望实现在提升ORR和PFS的同时,进一步转化为OS的延长。
EGFR PACC突变新突破,伏美替尼助力PACC突变伴脑转移治疗策略全新升级
除了EGFR经典突变,EGFR PACC突变伴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也备受关注,能否请您结合临床经验和最新进展谈谈如何优化这类人群的管理?
![]()
方申存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既往EGFR突变被笼统分为EGFR经典突变和EGFR非经典突变,针对EGFR非经典突变的研究一直相对匮乏。直至2021年MD Anderson癌症中心将EGFR突变重新划分为4种亚型:经典样突变、T790M样突变、20外显子插入突变及PACC突变7。其中,PACC突变在EGFR突变中占比高达12.5%8,不容忽视。2025 WCLC公布了FURTHER研究的更新结果和一项真实世界研究9-10,结果显示,针对EGFR PACC突变患者,无论是在随机对照试验(RCT)还是真实世界研究中,伏美替尼高剂量使用,甚至常规剂量使用均可发挥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此外,我们团队在回顾性研究中观察到伏美替尼后线治疗EGFR PACC突变伴CNS转移患者同样有效,通过脑脊液(CSF)ctDNA动态监测可进一步优化临床管理11。总之,伏美替尼在EGFR PACC突变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CSF ctDNA动态监测有望优化脑转移患者的全程管理。
安全无忧,伏美替尼成EGFR突变NSCLC脑转移“增效不增毒”治疗利器
在EGFR突变NSCLC脑转移治疗中,如何兼顾疗效和安全性始终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请您结合临床实践,分享下实现“增效不增毒”的脑转移管理经验?
![]()
赵军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EGFR-TKI加量治疗往往会带来血药浓度的上升及毒性风险的增加,因此药物的“治疗窗宽”特性成为治疗选择的关键考量因素。目前,多款三代EGFR-TKI在脑转移患者中均进行了加量治疗的探索。其中,伏美替尼创新性引入三氟乙氧基吡啶结构,具有“高效低毒”的药物特性。伏美替尼剂量爬坡研究显示,使用剂量从20mg至240mg均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12,提示伏美替尼具有较宽的治疗窗,在众多三代EGFR-TKI的加量治疗策略中具备一定的优势。总体而言,在临床决策时需要兼顾疗效与毒性管理之间的平衡。
多元化探索助力EGFR突变NSCLC脑转移的精准个体化诊疗
随着EGFR突变NSCLC伴脑转移的治疗逐步迈向精准分层、长期管理的新阶段,您认为未来还有哪些优化的方向?
![]()
赵军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对于EGFR PACC突变晚期NSCLC,现阶段的疗效最为突出的数据主要来自伏美替尼加量治疗的相关研究,当然其样本量较小。期待未来,III期研究进一步验证伏美替尼加量治疗在PACC突变患者中的有效性。伴随基因对疗效的影响尚无定论,其具体作用仍需进一步评估。此外,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不断推进,结合影像学、病理学及基因检测结果的多模态数据分析有望为疗效预测提供辅助。
![]()
李晓燕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未来,可结合患者症状、疗效及不良反应构建大规模AI数据库,实现脑转移风险的预测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化。同时,多学科协作(MDT)在EGFR突变晚期NSCLC脑转移的管理中尤为关键。MDT能帮助团队进行全面评估并优化治疗的综合决策,尤其对于脑膜转移患者尤为重要。随着MDT诊疗实践的推进,其模式正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并贯穿患者的全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方申存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EGFR突变NSCLC的诊疗正从 “一刀切”模式迈向更早、更精准、更全面、更智能的多维度管理。目前,四代EGFR-TKI、双特异性抗体等创新疗法不断涌现,临床将更注重“精准加减”助力患者获益。液体活检、AI以及脑机接口等在脑转移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患者获益。临床的治疗目标也从长生存转变为“高质量长生存”,通过对治疗全程进行不良反应管理,有望实现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双重提升。
专家简介
![]()
赵军 教授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智慧医疗专家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胸膜间皮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年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肺癌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北京肿瘤学会肺癌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委会 肺癌学组组长
![]()
李晓燕 教授
肿瘤学博士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天坛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支部书记;肿瘤内科负责人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脑转移瘤多学科诊疗协作组 副组长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多学科整合专委会 主任委员
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协会肿瘤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委会内科学组 组长
北京肿瘤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常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市教委-市自然联合重点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等多项课题
![]()
方申存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
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市胸科医院)呼吸二科主任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脑转移瘤诊疗中心主任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六个一工程”拔尖人才,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
江苏省老年学学会中西医结合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呼吸病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精准医疗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肿瘤精准医学诊疗专委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重大战略先导专项、省市卫健委、CSCO专项及科技局等课题15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篇
参考文献:
1. 赵军,李晓燕.中国驱动基因主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诊断指南(2025版)[J].中国肺癌杂志,2025,28(01):1-21.
2. Zhao W, Zhou W, Rong L, et 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utations and brain metastase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Front Oncol. 2022;12:912505.
3. H. Su, Y. Kang, H. Shi,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irmonertinib for EGFR Exon 21 L858R Mutation-Positive NSCLC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2025 WCLC. EP.12.02.
4. L. Li, et al. Firmonertinib(160Mg)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s and Cns Metastases. 2025 WCLC. EP.12.38.
5. H. Yu, et al. FUTURE Trial:First-Stage Data of Initial Firmonertinib 160mg in EGFR+/PD-L1+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SCLC (Simon’s Two-Stage Design). 2025 WCLC.EP.12.41.
6. Pan Y, et al. High-Dose Furmonertinib Plus Bevacizumab in EGFR-Mutant NSCLC With CNS Metastases After Resistance to Third-Generation EGFR-TK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2025 WCLC. P3.12.53.
7. Robichaux JP, Le X, Vijayan RSK, et al. Structure-based classification predicts drug response in EGFR-mutant NSCLC. Nature. 2021;597(7878):732-737.
8.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PACC专家共识编写小组. EGFR PACC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 中华肿瘤杂志,2025,47(09):811-829.
9. Le X, Yu Y, Zhao Y, et al. Updated clinical results from FURTHER: firmonertinib in TKI-naïve advanced NSCLC with EGFR PACC mutations. WCLC 2025. P3.12.38.
10. Xu H Y, Wang Y, Sun R, et al. A Phase II Study of Firmonertinib Combined with Apatinib as First-Line Therapy in NSCLC Patients with EGFR uncommon Mutations. WCLC 2025; P3.12.17.
11. Xie Y, Fang H, Cheng W, et al. Furmonertinib in uncommon EGFR-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etastase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t J Cancer. 2025;157(5):954-963.
12. Shi Y, Zhang S, Hu X, et al. Safety, Clinical Activit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Alflutinib (AST2818)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With EGFR T790M Mutation. J Thorac Oncol. 2020 Jun;15(6):1015-1026.
编辑:Coco
审校:Coco
排版:Kenken
执行:Babel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