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为流行,也最为致命的癌症之一。大量患者确诊时已处晚期,因此传统治疗效果不佳。这些年来,肺癌靶向疗法领域有越来越多新疗法相继问世,研发投入和管线也在持续增长,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长期以来,药明康德也一直通过为合作伙伴提供“一体化、端到端”的CRDMO赋能服务,助力肺癌疗法等新药的开发,为更多患者点燃生命之光。本文介绍了肺癌研究历史,以及多项有望带来未来疗法的研究进展。
从“罕见病”开始:20世纪的肺癌认知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为流行,也最为致命的癌症之一。根据2024年发布的GLOBOCAN数据,每年约有180万人因肺癌离世。然而,100多年前,肺癌还被视作一种“罕见病”。
1912年,美国纽约的一位医生出版了一本关于肺癌的专著,书中收录了他能在全球医学文献中找到的全部肺癌病例,总共仅有374例。当时的医学界普遍认为肺癌稀少,部分原因在于诊断手段极为有限。由于胸部影像学尚未普及,许多患者的症状被误判为肺结核或支气管炎,直到尸检时才得以确诊。
这种状况在20世纪40年代末发生了转变。当时,肺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爆发式增长,从罕见迅速变为“流行”。这场医学史上的突变,让研究者们不得不重新追问:是什么在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人类的肺部?
![]()
图片来源:123RF
1950年,两位英国科学家在一篇论文中揭开了谜底。研究发现,英格兰与威尔士的肺癌死亡人数在短短25年间增加了14倍,而诊断手段的进步并不能完全解释数字的激增。
他们在论文中指出,吸烟几乎是所有肺癌患者的共同特征。这项研究首次以流行病学证据明确指出:吸烟与肺癌密切相关。上世纪60年代,科学界正式确认烟草是导致肺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在肺癌治疗方面,对于早期患者而言,外科手术切除是首选方案——通过移除肿瘤或部分肺叶,可以显著延长生存期。但是,大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已属晚期,癌细胞早已扩散,手术无能为力。
此后,科学家尝试了放疗、化疗、射频消融等多种方案。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杀死癌细胞,却也不可避免地损伤正常组织,产生严重副作用。到了上世纪末,尽管影像学、外科技术和药物研发都取得进展,但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靶向治疗新时代
20世纪末,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得以“走进”癌细胞内部,从分子层面理解它们为何生长、扩散、抗药。正是在这一阶段,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总病例的85%)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焦点。
EGFR就像是细胞表面的“信号开关”,正常情况下,它会在需要时启动细胞生长。但在许多NSCLC患者体内,EGFR失控,长期处于开启状态——研究显示,约80%的患者EGFR蛋白过量表达,60%的患者基因拷贝数上升,约三分之一携带EGFR基因突变。这些异常会让细胞疯狂分裂、逃避凋亡,最终导致肿瘤形成。
这一发现让科学界看到了治疗肺癌的希望。研究人员开发出第一代EGFR抑制剂,这些小分子靶向药物能够精准结合EGFR蛋白的ATP位点,阻止EGFR继续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由此,肺癌的靶向治疗时代正式来临。
![]()
图片来源:123RF
此后,EGFR抑制剂开启了升级之旅。第二代抑制剂通过与EGFR激酶结构域的半胱氨酸残基(Cys797)形成共价键,实现不可逆抑制,提升了EGFR抑制剂的疗效。
为了应对EGFR抑制剂的耐药性突变,第三代EGFR抑制剂在与Cys797形成共价键时,具备了突变选择性:对EGFR活化突变和T790M突变高效抑制;对野生型EGFR活性则较弱,从而降低耐药性并减少毒副作用的产生。
第三代EGFR抑制剂目前已经成为EGFR突变型NSCLC的一线标准疗法。不过,科学界仍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当Cys797位点出现特定突变——例如出现丝氨酸替代的C797S突变时,第三代抑制剂也会失效。目前有多款在研的第四代EGFR抑制剂针对EGFR的C797S突变驱动发挥作用,有望为耐药性患者提供额外的治疗选择。
在EGFR之外,针对其他靶点的肺癌治疗药物也正不断涌现。例如
RET基因融合是NSCLC的驱动基因变异类型之一,目前已经有针对该靶点的药物获批;对携带
MET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来说,也已经有MET抑制剂可供使用;另外,包括 ROS1、 KRAS等靶点,科学家都研发出了可供选择的治疗策略。
探索更多潜在治疗策略
除了靶向抑制剂,科学界还在持续探索更多治疗肺癌的策略,帮助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近期,基于其他靶点,以及环肽分子、分子胶等药物类型的前沿进展不断涌现。
今年8月,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他们将目光放在小细胞肺癌上。这类癌症的一个特征是
RB1
TP53基因突变导致G1-S检查点失调,使E2F转录因子过度活化。此外,其他多种癌症也能通过CDKN2A缺失等过程产生类似的现象。在研究者看来,E2F的活性异常升高推动了细胞失控增殖,但这种“过度活跃”本身也可能成为癌细胞的软肋。
论文中,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口服的大环肽药物——细胞周期蛋白A/B RxL基序抑制剂(简称cyclin A/Bi)。实验显示,该药物能选择性杀死E2F活性过高的小细胞肺癌和其他癌症细胞,通过干扰cyclin与底物的RxL基序结合,激活纺锤体组装检查点,诱导癌细胞凋亡。在化疗耐药的小细胞肺癌模型中,cyclin A/Bi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目前,基于这一研究成果的1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
在另一篇发表于《自然》的论文中,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探索了基于另一个靶点NSD2的肺癌治疗策略。研究揭示了NSD2驱动癌症进展的机制:NSD2的催化活性能够促进KRAS驱动的癌症发展。基于这一机制,研究团队合成了两种小分子NSD2催化抑制剂,证实它们能够通过表观遗传重编程,增强抑癌基因的表达、同时抑制癌基因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这一发现为治疗KRAS驱动的癌症提供了全新的潜在路径。
![]()
图片来源:123RF
另外,一项最新研究还提出了用分子胶来诱导小细胞肺癌凋亡的思路。分子胶能够通过促进或稳定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实现对传统“不可成药”靶点的降解。研究中,作者关注的是GSPT1,它作为翻译终止因子,是维持癌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关键分子。一款靶向GSPT1的分子胶降解剂可通过CRBN E3泛素连接酶介导其降解,进而诱导综合应激反应和凋亡。
研究发现,相较于非神经内分泌癌细胞,包括小细胞肺癌在内的神经内分泌癌细胞中,CRBN及其适配蛋白DDB1的表达都要显著更高。因此,神经内分泌癌细胞对GSPT1降解剂表现出更显著的敏感性。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模型中,这款分子胶表现出强效的剂量依赖性肿瘤消退,在不同剂量组,分别实现了75%和100%的完全缓解率。此外,高剂量组小鼠停药后仍能维持100%完全缓解率,显示出持久的疗效。这一发现也为分子胶的在肺癌中的应用提供了全新见解。论文信息显示,药明康德为该研究提供了赋能。
一体化平台赋能肺癌新药开发
作为全球医药创新的赋能者,长期以来,药明康德都在支持全球合作伙伴从药物研究(R)、开发(D)到商业化生产(M)各个阶段的需求,通过独特的一体化、端到端CRDMO模式,助力更多药物加速从实验室来到患者身边。
在早期研发阶段,药明康德可助力肺癌靶向药物从药物发现、CMC及制剂、药理药效、药代毒理、IND申请到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全过程推进。例如,针对脑转移,药明康德生物学业务平台已建立多种肺癌脑转移动物模型,包括基于颈内动脉注射的模型,可更真实地模拟肿瘤细胞穿越血脑屏障的生物学过程,为药物脑部疗效评价提供坚实基础。
在后续开发阶段,药明康德建立了全面的能力,构建起了从科学探索到临床转化的加速路径,显著降低了合作伙伴的开发周期,提高了研发效率。例如,药明康德测试业务平台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面、专业、系统的生物分析解决方案,助力合作伙伴的药物成功申报IND、NDA和BLA。该平台还能为合作伙伴的药品提供全方位的临床研究服务,涵盖生物等效性(BE)/1期至4期的临床试验及真实世界研究。
在过去的一百年间,人类对肺癌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21世纪后,肺癌的突破性疗法也正在改变这种疾病的治疗格局,为无数患者延长生命。依托一体化平台,药明康德正助力合作伙伴,加速肺癌新药从科学突破迈向临床转化。我们期待,始终秉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的愿景,这一体系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切实可及的新希望。
参考资料:
[1] Bray et al., (2024).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https://doi.org/10.3322/caac.21834
[2] Spiro and Silvestri, (2005). One Hundred Years of Lung Cancer.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https://doi.org/10.1164/rccm.200504-531OE
[3] Doll and Hill, (1950). Smoking and carcinoma of the lung; preliminary report, BMJ, DOI: 10.1136/bmj.2.4682.739
[4] Barnett, (2017). Lung cancer. The Lancet,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7)32243-2
[5] Zappa and Mousa, (2016).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urrent treatment and future advances. 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 DOI: 10.21037/tlcr.2016.06.07
[6] Targeting G1–S-checkpoint-compromised cancers with cyclin A/B RxL inhibitors. Nature (2025) DOI: 10.1038/s41586-025-09433-w
[7] Zheng et al., Hydrogen sulfide-mediated persulfidation regulates homocysteine metabolism and enhances ferroptosi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olecular Cell (2024). https://doi.org/10.1016/j.molcel.2024.08.035
[8] Park, J., Joo, M.S., Kim, M.J. et al. High cereblon expression in neuroendocrine cancer confers vulnerability to GSPT1 molecular glue degrader. Exp Hematol Oncol 14, 89 (2025). https://doi.org/10.1186/s40164-025-00674-z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