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两次还可以说是意外,这第三次总不能还是意外吧。
9月22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刚离开联大大楼,就被纽约警察拦在路边,只为给特朗普的车队让路。
9月24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同样在联合国总部外遭遇封路,满脸愠怒地站在街边等候特朗普车队通过。
等到9月26日,中新网的报道又揭露,韩国总统李在明成为第三位遇阻的国家元首,在人行道上礼貌站立数分钟后无奈步行离开。
三天时间,三位前来参会的外国元首,相继被同一个原因,同一支车队“截停”,特朗普的威风可真大。
9月22日当天,马克龙在联大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高级别会议上发表讲话,明确表示法国承认巴勒斯坦国,还呼吁释放人质、停止轰炸加沙。
这番表态赢得了巴勒斯坦代表团的起立鼓掌,却没想到几小时后就遭遇了意外。
当晚,他乘车前往法国驻纽约总领馆,车辆行至半路被纽约警察拦下,路障后并无拥堵,只有警察的解释:很抱歉总统先生,一切都被封锁了,因为总统车队正在路上。
![]()
一开始,马克龙下车试图沟通,反复表明身份却毫无用处,只能拿出手机拨通特朗普的电话。
他靠在路障上,语气带着些许调侃,向电话那头说自己正在纽约大街上等着,因为所有道路都被封了,只为了给你让路。
气人的是,马克龙这通电话没能改变现状,几分钟后道路解封了,却只允许行人通行,他的车队依旧无法移动。
![]()
最终,马克龙只能在安保人员的护送下步行前进,途中不断有路人上前求合影,马克龙不得不一边应付热情的群众,一边回头安抚紧张的安保团队。
这段步行足足持续了半小时,才终于抵达领事馆,而法国的在线媒体Brut发布的视频记录下事情的全程。
![]()
一天后的9月23日,类似的一幕在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身上重演。
据英国《每日邮报》和今日俄罗斯报道,埃尔多安当天结束联大行程后,准备离开联合国总部过马路时,被警方强行拦住。
视频显示,警方为保障特朗普车队通行,直接阻止人群过马路,埃尔多安身边跟着保镖,却只能被迫站在街边等候。
与马克龙的克制不同,镜头里的埃尔多安明显面露不悦,他的保镖更是按捺不住,一度试图拆除路障,与美国警方发生了小摩擦,最终还是只能等到车队驶过后才离开。
有些戏剧性的是,根据埃尔多安的行程,他在在9月25日还得前往白宫,与特朗普举行了双边会谈并共进工作午餐。
![]()
紧接着,今日俄罗斯9月26日又爆料,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纽约街头被美国安保人员突然上前拦下,要求他原地等候。
当时,李在明和代表团成员一同站在人行道上,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上前与美国警方交涉,希望能获得通融,但始终没有结果。
几分钟后,眼看特朗普的车队即将抵达,李在明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步行离开,他刚走没多久,特朗普的车就驶经了该路段。
![]()
梳理这三起事件的时间线和细节,不难发现诸多耐人寻味的巧合。
马克龙遇阻前,刚在联大公开表达了与美国相悖的中东政策;埃尔多安和李在明虽未在公开场合直接表态,但三人遇阻的时间,恰好集中在特朗普联大行程最密集的几天。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特勤局的回应,他们称特朗普因近期政治盟友遇刺等事件,安保需求大幅升级,封路是必要操作,但这一说法难以解释为何三位外国元首会接连“精准”遇阻。
马克龙的步行事件被路人拍摄上传网络后,不少欧洲网民认为,一国总统在联大发表重要声明后,却在街头被迫步行,这是公开的外交羞辱。
就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特朗普还强调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对哈马斯的奖励,而马克龙直接反驳,认为美国的做法不是正确的前进方向,对话充满火药味。
这也让不少人认为特朗普前一天的封路可能是故意的,就是为了给马克龙一个下马威。
再说了,法韩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法国更是五常之一,尚且遭遇如此对待,其他国家难免会感到寒心。
尤其是在俄乌冲突、气候变化等需要多边合作的议题上,美国本就面临领导力挑战,这样的街头场景无疑会进一步削弱其国际公信力。
至于这三件事情到底是有心还是无意,恐怕只有特朗普本人才知道了。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