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14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血液病学研究所、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血液学学术会议于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传承·创新·融合·卓越”为主题,围绕红细胞疾病、白血病、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出凝血疾病、实验诊断、护理等多个专题展开深度研讨,旨在整合全国血液病学的创新成果,构建并完善“基础-临床-转化”三位一体的交流体系,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开幕式:回顾来时路,引领新征程▶
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周明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黄晓军教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胡豫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俊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阮长耿教授以视频形式为大会开幕式致辞。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张晓辉教授主持。
胡豫主任委员在致辞中强调,血液病学发展应坚守初心、引领前沿。当前细胞治疗、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他呼吁发挥中国特色优势,持续产出原创性诊疗方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均衡布局。期望本届大会成为凝聚共识、激发创新的“催化剂”,共同推动中国血液病学迈向新高度。
本次大会适逢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成立45周年,开幕片《京韵中华 血脉相承》以“基石:生命之源的觉醒”“星穹:血液群英的远征”“瀚海:血脉相承启新穹”三大篇章,全景式展现了血液学分会45年来从筚路蓝缕到卓越辉煌的壮阔历程。
![]()
胡豫主任委员致辞
![]()
开幕式现场
◀主旨报告:聚焦血液前沿,助力学科发展▶
主会场主旨报告环节,各位院士与专家学者聚焦血液学前沿动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思考与澎湃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曹雪涛教授围绕“免疫新靶点与新型免疫治疗研究及应用”,介绍了Clec12A、GLYR1等新型免疫靶点及其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胰腺癌等疾病中的治疗应用,阐述了基于新靶点开发的工程化树突状细胞(DC)疫苗、嵌合抗原受体(CAR)效应细胞及小分子免疫药物研发进展,强调需通过智能组合式药物研发推动免疫治疗技术突破。
黄晓军院士以“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从免疫失衡到免疫稳态重塑研究的典范”为题作报告,系统阐释了单倍型移植作为免疫学研究模型的价值,指出该模型有助于发现免疫稳态重塑新策略,可有效修复胸腺功能、促进中枢免疫稳态形成,为免疫重建研究提供重要平台。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王建祥教授以“急性淋巴白血病治疗前沿”为题,围绕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差的问题,探讨了改进疗效的新型疗法,包括儿童样化疗方案应用、新型靶向药物开发、造血干细胞移植优化及新型强效免疫治疗进展,展现了多维度提升治疗策略的探索前景。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苏宁教授以“AML的诱导治疗: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题,梳理了AML诱导治疗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结合病例对比不同方案疗效。他指出,精准遗传学诊断与风险分层是个体化治疗的核心基础,未来细胞毒性药物与靶向药物的两联或三联方案有望成为年轻患者诱导治疗新方向。
胡豫教授以“重症感染所致凝血异常的新机制”为题,深入探讨了重症感染与凝血紊乱的关联。他提到,重症感染常伴随凝血异常,显著增加死亡风险;感染通过CD154-CD40轴引发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凝血因子缺乏,TMPRSS9基因突变与静脉血栓相关,而早期催产素释放可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NETs)减少血栓形成,为干预提供新靶点,但相关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张晓辉教授以“构建‘造血干细胞移植+X’新范式——大数据驱动的诊治探索”为题作报告。他从造血干细胞移植AI感知及数智预警、免疫机制和精准调控、范式整合与体系重塑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通过多技术融合创新构建大数据驱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诊疗新范式。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彭军教授围绕“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进展”的主题,系统介绍了ITP的定义、机制、治疗目标与策略,揭示了新型发病机制,强调基于机制的个体化分层治疗,分享了ITP重要临床研究进展,为ITP的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娟教授作“功能性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识别和治疗进展”报告。她定义了功能性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缺乏已知高危遗传学异常但早期复发的患者,指出其进展快、预后差,需建立专属治疗策略,包括强化诱导、优化维持及早期引入新型免疫治疗,加强识别与监测,开发针对性方案以改善预后。
◀结语▶
本次大会以多元形式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共设置主旨报告18场,专题报告166人次,专题发言193人次。大会还组织了67场专题会,进行论文发言193人次,收录电子壁报1744篇,书面交流1415篇,丰富的内容与活跃的互动,全方位展现了我国血液学领域的丰硕成果与蓬勃活力。会议投稿量达3339篇,覆盖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实验诊断、血栓与止血、罕见病等多个研究方向,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全面反映了血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发展方向,有力地推动我国血液学事业朝着更高水平迈进。
![]()
大会现场
(供稿: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程志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