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于2025年9月14日至17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谈判前夕,美国商务部突然将23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单。
这种传统的“极限施压”策略这次却未能奏效。中国代表团在24小时内迅速做出反应,先后打出两张反击牌:宣布对美国输华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随后对英伟达发起反垄断调查。
尤其是第二张针对英伟达的牌,直击美国科技企业的软肋。
![]()
中美第四轮谈判选择在马德里举行,这已是双方连续第四次将会谈地点设在欧洲。欧洲作为中立缓冲地带,既能避免“主场优势”争议,也是向多边主义和国际规则的姿态展示。
谈判开始前,特朗普政府试图重施故技,通过提前施压获取谈判筹码。除了制裁中国科技企业外,美方还试图裹挟北约盟友共同加征对华关税。
“美方此举意欲何为?”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美方缺乏谈判诚意。面对美方挑衅,中国代表团决定不再被动应对。
中方在谈判前夕连出两记重拳。第一拳直指美国模拟芯片倾销,第二拳则瞄准英伟达的市场垄断行为。
9月15日,中国宣布对英伟达展开反垄断调查。早在2024年底,中国监管部门就发现该企业存在违规嫌疑。
更关键的是,今年7月英伟达H20芯片被曝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其远程控制功能可能危及中国数据安全。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其全球营收的20%左右。一旦反垄断调查确认其违规行为,英伟达可能面临高达其中国销售额10%的罚款,金额可能超过10亿美元。
中国反制的底气来源于国产芯片的崛起。数据显示,英伟达在华市场份额已从巅峰时期的95%下降至50%。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自主能力正在显著提升。
面对中国的强硬反制,特朗普展现出罕见的静默。
特朗普已经发现,试图通过舆论或实力施压的方式对中国行不通,甚至可能产生相反效果。上个月,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上要求中国增加美国农产品进口,尤其是大豆。
结果中方不仅没有回应,还直接将美国大豆订单清零,转向巴西等南美国家。这一举动让美国农民承受了巨大损失,而农民正是特朗普的重要票仓。
在谈判中,美方最终同意“共同管控风险”这一关键共识。虽然听起来不够劲爆,但意义重大。双方都意识到,全面对抗对谁都没好处,可能导致供应链断裂、金融市场动荡和技术冲突外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