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 年那阵儿,抗日形势别提多紧张了,新四军的日子更是难熬。当时在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参谋处作战训练科当参谋的刘奎,跟着部队往北转移的时候,突然被国民党的炮弹给盯上了。
没一会儿,大批敌人就围了上来,新四军只能硬着头皮突围。刘奎好不容易冲了出来,身边还带着俩伤员,就这么在敌占区里开始了打游击的日子。
那时候他们仨的处境,简直难到了家。三个人里俩是重伤号:一个腿上中了弹,走不了路,只能躺在床上;另一个肚子挨了枪,不光动不了,还随时可能没了命 —— 那会儿缺吃少药的,能不能活下来全看天意。
![]()
刘奎虽说情况好点,但突围的时候也擦破了点皮。最要命的是,就算冲出了包围圈,他们还在敌占区里,得天天防着敌人的搜捕队。那时候的情况就是,只要被敌人发现行踪,肯定活不成。
刘奎虽说打过不少仗,身上四次受重伤都扛过来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 他手里就一杆步枪,平时用来防身还行,真要跟敌人硬拼,根本不够看。所以刘奎冷静琢磨了一阵,决定先顾着活下去,等俩伤员好利索了再想别的。
可就算只想活下去,也没那么容易。刘奎没办法,只能找当地老百姓帮忙。老百姓心里都有数,知道新四军是为穷苦人打仗的队伍,听说刘奎他们的难处,都愿意冒着风险帮衬。但刘奎不愿白拿老百姓的东西,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帮村里干活,劈柴、种地啥都干,慢慢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每次日军来 “扫荡”,刘奎就带着老百姓往山里躲,帮大伙躲过了不少灾祸。没事的时候,他还跟村里的年轻人讲革命道理,说新四军到底是为了啥打仗。那些亲眼见过乡亲被日军欺负的年轻人,听着听着就热血沸腾,后来有 5 个小伙子主动找刘奎,说要跟着他干革命。
![]()
差不多这时候,刘奎也联系上了皖南中心县的党组织。组织上派了 10 个党员来帮他建游击队,这下刘奎的队伍就有 18 个人了,枪也从一杆变成了三杆,还凑了点子弹。虽说武器还是不够用,但总算有了点火力,跟小规模的敌人过过招没问题了。
刘奎看着手里的人和枪,琢磨着先找个软柿子捏 —— 就拿伪警察的据点开刀。他先派人摸了底:庙首镇的伪乡公所据点里,有 20 多个敌人。虽说那些伪警察的装备比游击队好,但他们平时懒懒散散的,防备特别松,就算按时换岗,也都是应付事儿,只要找准机会,肯定能拿下。
于是刘奎想了个招:让队员装成翻译,自己扮成伪警察,大摇大摆地进了据点。等里面动手了,守在外面的游击队员再冲进来里外夹击。前后也就十几分钟,整个据点就被控制住了。最后缴获了 13 支步枪、3 支手枪,还有不少子弹,游击队的火力一下子就提上去了。
可日军也不是吃素的,没过多久就来反扑了。刘奎刚端了伪警察的据点,日军就凑了一个排的兵力,还带着两个伪军连,把游击队的驻地给围了。刚有点起色的游击队,一下子就遇上了大麻烦。但刘奎一点不慌,有条不紊地组织大家突围。
大部分队员都顺利冲了出去,就剩刘奎带着 4 个伤员断后,没来得及突围。不过刘奎早有准备,他带着这 4 个人躲进了一个水塘里,用芦苇杆透气,硬是躲过了日军的搜捕。
这事儿之后,刘奎的游击队迎来了一年的发展期,队伍越来越大,胜仗也越打越多。可这也让敌人更盯上他们了,后来困难的时候,队伍里还出了叛徒。
![]()
叛徒把刘奎给出卖了,敌人摸清了他的行踪,突然发动袭击。刘奎没防备,受了重伤,还被敌人逼到了悬崖边上。他知道自己跑不了了,又不愿当俘虏,干脆纵身跳下了悬崖。可刘奎命大,下落的时候被悬崖上伸出来的树枝挡了好几下,落地后居然没死。
大难不死的刘奎,革命的劲头一点没减。他不光带着战士们接着打胜仗,还试着把农具改成武器,让更多想加入游击队的年轻人有家伙用。同时,他还带头开荒,建了个秘密农场。这下可好,除了从敌人那儿缴获物资,队伍还有了稳定的粮食来源,游击队的发展势头越来越旺。
到了 1944 年,刘奎的队伍已经有 800 多人了 —— 跟当初就 3 个人的时候比,人数翻了 200 多倍。在他的带领下,当地的革命形势越来越好,不光建了革命根据地,还搞了军工厂和军医队,队伍的方方面面都越来越正规,战斗力自然也越来越强。
![]()
回想这些年的日子,从啥都没有到慢慢壮大,再到越来越强,刘奎付出的太多了,简直就是创造了奇迹。也正因如此,大家都叫他 “打不死的刘奎”。敌人只要听到他的名字,立马就吓得魂飞魄散,扭头就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