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延迟退休落地执行以来,不同于以往的退休方式,退休有了更多的选择。我们先看以前退休,正常退休的情况下只有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够满足缴够最低缴费年限应当办理退休,所以当满足这两点的前提下退休就成为了唯一选择的退休方式!当二者之间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都无法办理退休,所以以前的退休可以说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者未缴够最低缴费年限都是不满足退休条件的!
![]()
那么反观2025年开始延迟退休新政下,同期出台了《弹性退休暂行办法》,退休有了多种选择,也就是弹性提前、弹性延迟以及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退休,相比较于法定年龄退休,弹性提前以及弹性延迟都是新的退休方式。
那么在提前退、正常退以及延迟退三种当中应该怎样选择更加的划算呢?首先关于怎样退休更加划算我们应该明确两点,第一点秉持着养老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原则下,可以肯定的是延迟退休本身如果是继续缴纳保险增加了缴费年限的前提下肯定延迟后的养老金待遇将会高于没有延迟的!这点毋庸置疑,同样的缴费基数下,缴费年限40年跟缴费年限42年相比,肯定是缴费年限42年更要多过于40年!但是怎么样计算是否划算本身就要看我们在进行延迟退休的选择上,失去了什么?小编觉得由两部分,第一部分如果该人员延迟退休期间,没有办理退休在此期间肯定这部分退休金待遇是没有的;另一部分如果该人员继续缴纳保险的前提下,每月的保险只是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那么这样来看这其中一反一正究竟怎样合适呢?
![]()
我们假设该人员男职工1968年10月出生,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1岁,相比较于男职工原法定退休年龄60岁,改革后法定延迟退休了1年的时候,那么意味着该人员如果选择弹性提前是可以60岁退休,如果选择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就是61岁退休,如果想选择弹性延迟的话最长可以在61岁的基础上再延迟3年也就是64岁,退休那么我们计算该人员60岁、61岁64岁退休的话养老金将会有怎样的变化?首先基础养老金=退休当年计发基数*(1+缴费基数)/2*缴费年限*1%,这里假设该人员缴费基数始终为1的前提下,60岁退休缴费年限是是40年,不难看出分别延长了1年以及4年退休缴费年限也会相应的增加1年以及4年的时间。假设计发基数是8000元的前提下:
60岁:8000*(1+1)/2*40*1%=3200元;
61岁:8000*(1+1)/2*41*1%=3280元;
64岁:8000*(1+1)/2*44*1%=3520元。
![]()
另一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存储额/计发月数,这里60岁计发月数是139个月,61岁计发月数132个月,64岁计发月数109个月,假设该人员60岁个人账户存储额是80000元,如果按照5000元基数缴纳保险个人账户每月进入5000*8%=400元,那么61岁个人账户存储额为80000+400元/月*12=84800元;64岁个人账户存储额为80000+400元/月*12*4年=99200元。
那么60岁个人账户养老金=80000/139=575元;
那么61岁个人账户养老金=84800/132=642元;
那么64岁个人账户养老金=99200109=910元;
这样暂不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前提下60岁退休3200+575=3775元;61岁退休3280+642=3922元;64岁退休3520+910=4430元。可以明显的看出更长的缴费年限下,其他延迟退休养老金待遇有着不小的变化,61岁相比较60岁退休提高了3922-3775=147元;64岁退休相比较于61岁退休养老金待遇提高了4430-3922=508元。但是待遇提升之后在延迟退休期间没有的养老金待遇以及缴纳费用又有多少是否真的合适呢?其实弹性退休的魅力就在于可选择性,退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多重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