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水平。我们以前介绍过,这不是简单补点铁就可以了,因为这是有多种因素的,导致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糖尿病患者比普通人更容易发生贫血,大约有4倍以上的几率发生。那么,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贫血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核心的原因是糖尿病肾病。
![]()
病理机制是肾脏不仅负责过滤血液、产生尿液,还分泌一种重要的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作用是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影响很严重,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的微小血管,导致糖尿病肾病。随着肾功能下降,受损的肾脏无法产生足够的EPO,从而使得骨髓的“工厂”缺少了关键指令,红细胞生成减少,最终导致“肾性贫血”。肾性贫血通常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III期)就开始出现了。贫血的严重程度通常与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平行。肾功能越差,贫血往往越严重。
然后是营养素缺乏。糖尿病可能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同时,糖尿病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出现大量蛋白尿时),尿液会丢失一种负责运输铁的蛋白质(转铁蛋白),导致铁从尿液中排出,造成“缺铁性贫血”。很关键的是维生素B12缺乏,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一种非常常见的糖尿病药物)可能会影响肠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营养素,缺乏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另外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性疾病。体内的炎症状态会干扰身体对铁的利用(铁被“锁”在巨噬细胞内,无法被骨髓用来造血),并抑制EPO的活性,从而导致“慢性病性贫血”。
意思就是长期高血糖会导致机体处于一种轻微的、持续的“慢性炎症状态”。这种炎症会影响铁元素的代谢和利用(即“功能性缺铁”),即使身体里有储存铁,也无法被有效地用来制造血红蛋白。差不多就是那种把你的账户侵吞了,不让你用的感觉。同时,炎症也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
还有更糟糕的,比如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可能损害自主神经,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轻瘫(胃排空延迟)或肠道功能紊乱,这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间接导致贫血。所以大家想一想,这问题真是左一个右一个的。还有某些药物有影响,除了二甲双胍,某些药物(如ACEI类降压药,即“普利”类药物)在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对EPO的产生有轻微抑制作用,在某些少数人群当中可以导致巨幼细胞贫血。但是这个概率不高,药还是要用的。最后一个因素就是并发症了,糖尿病患者可能合并其他血管病变,如胃肠道微血管病变,可能导致慢性、隐匿的消化道出血,引起失血性贫血。还有1型糖尿病的患者也要注意,这个本身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的风险较高,如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这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
贫血的症状不只是乏力和发晕这么简单。不是忍一忍就过去了。
以下是糖尿病患者贫血的额外风险⇩
一个是加重心血管负担,贫血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必须更努力地工作来保证氧气供应,这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心力衰竭,并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另一个是加速糖尿病肾病进展。贫血会导致肾脏缺氧,从而进一步损害肾功能,形成“肾功能下降→贫血加重→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的恶性循环。
第三是影响生活质量,导致严重疲劳、头晕、心悸、气短、活动耐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最后是干扰糖尿病管理和治疗,贫血的一些症状(如疲劳)可能与低血糖或高血糖症状混淆,增加血糖管理的难度!
知道了问题,下面简单说一下防治手段。
防治糖尿病患者的贫血,关键在于控制糖尿病本身和针对性干预。
根本上的问题——严格控制血糖——这是预防和延缓所有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肾病)的基石。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肾功能,从源头上预防肾性贫血的发生。
然后是,很多患者年纪也不小,可能有高血压。必须有效管理血压!高血压会加速肾损害的进程。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通常<130/80 mmHg)对保护肾脏至关重要!
首先定期筛查与监测⇩
肾功能检查——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肌酐,计算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评估肾脏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查——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血常规,以便早期发现贫血。
对于已有肾病或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检查频率应更高,那就每个季度都去一次吧。
贫血相关指标——一旦发现贫血,应进一步检查以下指标。⇩
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判断是否存在缺铁。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特别是对于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
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帮助判断贫血是否主要由EPO缺乏引起。
根据贫血的原因请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对于缺铁性贫血⇩
口服补铁——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但需注意,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刺激,可附加一些助消化的药物,增加胃肠动力。
静脉补铁——如果口服不耐受、吸收不良或需要快速纠正缺铁(如严重贫血或慢性肾病晚期),静脉补铁是更有效的方式!
对于肾性贫血(EPO缺乏)⇩
促红细胞生成素类似物使用,人工合成的EPO(如依泊汀、达依泊汀Darbepoetin alfa)是治疗肾性贫血的标准方法,通过皮下注射给药。同时,结合铁剂使用,可能需要静脉给药。
(重要提示——此类药物必须在医生严密监测下使用,自行使用可能导致血栓、血压升高等严重风险)!
对于维生素B12缺乏就补充维生素B12,可以通过口服、肌肉注射或鼻喷剂等方式补充。可能的叶酸补充——按医嘱补充叶酸。
请评估用药,如果真的有维生素B12缺乏与二甲双胍相关,医生可能会评估是否需要调整降糖方案或增加B12监测频率。
![]()
另外,日常饮食调理也是需要的,好好吃饭也很重要。
富含铁的食物一定吃,主要是红肉、动物肝脏、动物血、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豆类。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更易吸收,可搭配维生素C(如橙子、西红柿)促进吸收,务必!切记!肉优先吃!
还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也是肉类、鱼类、蛋类、奶制品居多。
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必不可少——鸡蛋、牛奶、瘦肉、鱼肉等,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请注意小小的干扰因素——茶和咖啡中的鞣酸会抑制铁吸收,建议避免与富含铁的食物同餐饮用,尤其是我国人民喜欢的上桌吃饭就喝茶,不喝对不起茶位费那种,适量为好。
请注意!如果已出现明显贫血,单靠饮食很难快速纠正,需结合药物治疗!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易贫血,核心在于高血糖对肾脏的损害,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不足。防治策略是一个系统工程。
1. 防重于治——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定期筛查并发症。
2. 早发现、早诊断——通过定期血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明确贫血的原因(是缺铁?缺B12?还是肾性贫血?)。
刚才说了,很多人觉得没精神没力气,以为血糖低了,其实是贫血了,要警惕。
3. 对因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补铁、补充EPO、补充维生素B12等)。
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并担心贫血问题,最重要的一步是咨询您的内分泌科或肾内科医生有必要的话再去一下营养科,进行专业评估并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科普文章仅供参考,提供一个思路。大家情况都不同,切勿自行用药,请遵医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