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日本的铁路曾盛极一时,在亚洲遥遥领先,可如今却裹足不前,令人唏嘘不已。
2024年7月24日,日本货物铁道公司一列货运列车在山口市GR新山口站内发生部分脱轨。
此次事故直接导致7月24日至25日期间,231趟车次出现停运或延误。
事后调查显示,脱轨原因是涉事车厢有根车轴断裂。
但深挖发现是工作人员私下篡改压力检测数据。
这一丑闻再次将日本铁路系统的管理漏洞推向公众视野。
日本货物铁道公司隶属于日本铁路集团。
![]()
由日本铁路建设、运输和技术机构100%持股,带有一定公有制属性。
即便拥有这样的背景,仍出现数据造假问题,不禁让人质疑。
作为亚洲最早的发达国家之一,且是亚洲铁路建设的先行者。
日本为何在铁路运营管理上变得如此松懈?
日本铁路的历史可追溯至1872年,当时东京新桥至横滨的铁路正式开通。
开启了日本铁路发展的序幕,不过亚洲最早的铁路并非诞生于日本,而是修建在印度大陆。
![]()
在铁路发展初期,日本便遭遇了事故难题,1874年,东京新桥站发生货车脱轨翻车事故。
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这是日本第一起铁道事故。
1877年,东海道线发生两列列车正面相撞事故。
导致3名乘务员死亡,成为日本铁道史上首起致死事故。
此后日本铁路事故频发,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一列满载300多名日本伤兵的军用列车在山阳铁道线夜行时坠入濑户内海,造成11人死亡、98人受伤。
![]()
1922年,北陆线列车遭遇雪崩脱轨,90人遇难,创下日本铁道因雪崩致死的最高纪录。
次年关东大地震中,根府川车站的列车连同站台坠入大海,130人死亡或失踪。
1931年,山阳县急行列车脱轨,7人死亡、179人受伤。
1934年,东海道本线急行列车脱轨,11人死亡、202人受伤。
1937年,东海道本线东神奈川车站附近发生一起悲剧。
25名欢送侵华军人出征的国防妇人会女性因未注意火车靠近,被列车撞倒身亡。
1940年,受侵华战争影响,日本大量青壮年被征召入伍,铁路管理人员素质大幅下滑。
最终引发西城县列车脱轨火灾事故。
![]()
当时因操作失误,一列列车脱轨后撞进建筑物并燃起大火,造成189人死亡、69人重伤。
这是日本迄今为止死亡人数最多的铁路事故。
《银河英雄传说》中,田中芳树对同盟军因征兵导致社会问题频发,。
尤其是轨道交通事故不断的描写,正是对这一时期社会状况的映射。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铁路管理陷入混乱,爆发了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连续铁路事故。
![]()
1月,高山县列车脱轨,43人死亡、56人受伤。
2月,范田县电车脱轨翻车,20人死亡、23人受伤。
3月,北条线列车脱轨翻车,11人死亡、104人受伤。
5月,富山地方铁道线列车正面相撞,45人死亡、200人受伤。
8月,肥萨线列车倒行压死53人,同月巴高线两列车正面相撞,至少105人死亡。
9月,中央线列车脱轨翻车,60人死亡、91人受伤。
11月,神户电车脱轨翻车,48人死亡、180人受伤。
![]()
频繁的事故让日本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而二战后日本铁路系统也迎来重建。
由于二战中美国轰炸摧毁了大量铁路设施,日本政府只能重新搭建铁路系统。
即便如此,事故仍未停止,1947年,日本八高线高丽川站附近发生列车脱轨事故,造成184人死亡、495人轻重伤。
不过,随着大量青壮年回归就业市场,日本铁路系统大规模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频率大幅降低。
![]()
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经济借助美国的扶持逐步走出战后混乱。
城际交通需求急剧上升,日本铁路在规模和服务上均有显著提升。
当时,欧美国家普遍认为飞机和高速公路是未来大众交通的主流。
铁路已走向过时,但日本国土狭长、客流集中的特点,让其看到了高速铁路的发展潜力。
事实上,日本在战前就已着手准备新建高速铁路。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举办,为展现日本战后复兴成果。
东京至大阪的新干线本计划作为配套设施同期开通。
![]()
但因对安全技术的担忧,新干线推迟至奥运会结束后的10月1日才正式运营。
即便如此,当时日本铁路与亚洲其他国家已拉开代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铁路以蒸汽机车为主,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数量少、应用范围有限。
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最高设计时速达260至320公里。
商业运行速度为220公里/小时,双方差距悬殊。
中国高铁发展初期,曾引进日本部分高速轮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自主创新。
![]()
例如,中国CRH2型动车组借鉴了日本川崎重工E2系动车组技术。
经过持续改进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列车技术体系。
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方面,中国也大量参考日本技术理念与经验,研发出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
几十年后,日本铁路系统的发展逐渐陷入困境。
2005年4月25日,日本旅客铁道公司福冈县一列快速电车脱轨。
撞击道路旁公寓大楼,造成107人死亡、562人受伤。
![]()
即便是日本引以为傲的新干线,也先后发生过四次脱轨事故。
日本铁路的衰退,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朝鲜战争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与金融业繁荣,但也为铁路发展埋下隐患。
汽车在日本家庭普及后,日本国铁财政受到冲击。
日本高铁建设成本高昂,每公里约1.51亿美元,远高于中国。
并且运营中的劳动力、设施维护、能源等成本也居高不下。
东海道新干线建成后,后续新干线建设的巨额费用成为日本国铁的沉重债务负担。
![]()
此外,日本的政治体制对铁路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战后日本的议会选举制度,使得不少政客为维护地方选区利益。
要求日本国铁承接大量无法收回成本的地方铁路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剧了国铁的债务危机。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国铁试图通过提高票价弥补亏损。
但民众因汽车普及纷纷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导致客运量下滑。
货运方面,受日本资源匮乏、传统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国内产业空心化以及海运成本更低等因素影响,铁路货运需求也持续下降。
![]()
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铁债务问题愈发严重。
1987年,日本国铁宣布解体,分解为7家以“JR”开头的铁路运输公司,开启民营化改革。
此次改革虽让部分JR公司在财务上取得成效,被视作铁路改革范本,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改革后,日本政府先后废止79条运输密度低于每日2000人次的铁路支线。
总计3100多公里,大量铁路职工面临失业,乡村地区铁路网络不断萎缩。
民营化并未彻底解决日本铁路的困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与近年新冠疫情,进一步加速了日本铁路的衰退。
![]()
2023年4月至9月,日本各JR铁路公司客运量仅恢复至新冠疫情前的8至9成。
东海道新干线工作日上座率约85%,其他支线数据更差。
同时,日本超老龄化、少子化加剧,中小城市铁路客流量大幅减少。
铁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持续下降,资金短缺是日本铁路面临的重要难题。
2021年数据显示,日本铁路系统长期债务达31.6万亿日元,未来费用5.6万亿日元。
日本政府因经济增长乏力,对铁路行业的投资和补贴不断缩减,却加强了监管。
还频繁插手铁路规划建设,缺乏长期战略眼光,导致铁路建设与经济发展脱节,运营效率降低。
![]()
技术创新滞后也是日本铁路的一大短板,日本铁路系统内部部分从业者观念保守。
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意愿低。
难以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运营效率、优化服务质量。
除此之外,日本铁路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大量早期建设的线路使用年限过长。
预计到2040年,全日本约53%的隧道使用年限将超过50年。
部分地方铁路的轨道枕木等部件已严重老化。
2024年11月,韩管线货物列车脱轨事故,便是因铁轨常年腐蚀、缺乏检修,导致铁轨变薄断裂所致。
![]()
2024年,日本货物铁道公司的数据造假丑闻再次暴露日本铁路的管理问题。
该公司在货运列车车轴与车轮配装过程中篡改压力检测数据。
涉事的564节车厢约占其总运力的10%,且数据篡改行为至少始于2014年。
随后,东日本旅客铁路公司等也承认存在类似问题。
调查显示日本有50家铁路公司使用了数据被篡改的轮轴。
如今,日本铁路陷入了资金短缺、效率低下、技术滞后、管理混乱的恶性循环。
而中国高铁则凭借自主创新、成本优势、高效建设和完善的运营体系,不断发展壮大。
![]()
截至目前,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突破4万公里,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总和。
在高寒、高原、热带雨林等复杂环境下的高铁建设与运营技术上取得突破,成为全球高铁发展的领跑者。
日本铁路的兴衰,为各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提供了深刻启示。
在技术快速迭代、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当下,唯有保持开放创新的心态,平衡公益与效益。
加强统筹规划,才能推动铁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