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晓宇
初秋的楼德镇,天高云淡,柴汶河如一条银带蜿蜒穿过渐染秋色的田野。不远处,一座45米高的通信铁塔静静矗立,塔顶的高清红外双光谱热成像摄像机仿佛“智慧之眼”,全天候注视着方圆三公里内的细微变化。
![]()
突然,系统发出警报——一村庄附近出现疑似火点。几乎同时,楼德镇综治中心指挥大屏上弹出实时画面与精准坐标。值班人员轻点屏幕,现场情况一目了然。经过快速研判,指令即刻下发至“泰安天眼”APP。高空广播随即传来警示语音,附近巡防队员也火速赶赴现场。从发现到处置,全程不超过五分钟。
![]()
这一幕,正是“智慧楼德”全域感知数字综合治理平台的日常缩影。它标志着过去依赖“人跑腿、眼盯守”的传统治理模式,已逐步被“天上看、空中听、地上查、网上管”的智能体系所替代。
据悉,该转变源自楼德镇基层治理的现实挑战。作为地处五县市交界的乡镇,楼德镇面积96平方公里,辖36个村,人口10.8万,人流车流密集,砂石资源丰富,治理压力突出。“面广、事杂、人少”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楼德镇综治办主任武文峰感慨道:“过去秸秆禁烧、盗采河沙、违章建设等问题频发,干部跑断腿、喊哑嗓,效果仍不理想。”尤其在耕地保护、防火防汛等领域,仅靠人力已难以应对。
转机出现在2025年初。楼德镇与铁塔公司展开合作,仅用53天就建成投用“智慧楼德”全域感知系统。该系统整合10处高空监控、6处远程广播、15处低空卡口和9类AI算法,构建起“空天地”一体、人机协同的立体防控体系。
武文峰进一步介绍:“我们现在配备了一台无人机,时速可达70到80公里。每晚定时巡航,二十多分钟就能沿柴汶河飞一圈。”而过去,人力巡查同一区域至少需要两小时。“河边路况复杂,车辆难行,经常要靠双腿徒步。有时人刚离开,盗采团伙后脚就到,防不胜防。无人机的定时巡查,极大遏制了这类行为。”
该系统集成了森林防火、秸秆禁烧、国土保护等九大功能。热成像相机可在3公里半径内自动识别火情,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AI系统能精准捕捉焚烧点,助力空气质量改善;系统还可对违章建筑、非法采砂等行为自动告警,真正做到“天上看得清、地上查得实、违法管得住”。高空广播覆盖半径达1.5公里,既可用于紧急喊话制止违法,也能日常宣传政策法规。低空卡口则集监控、语音提示、人车统计于一体,成为山区入口的“智能守门人”。
该系统自运行以来,成效显著:火情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盗采行为发生率下降90%,秸秆焚烧现象大幅减少。2025年1月,楼德镇空气质量排名跃居全市第一。入秋后,系统还承担起水文监测任务,通过高塔摄像头和无人机巡河,实时监控柴汶河水文动态,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智慧楼德”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治理理念的重构。它推动基层治理实现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预警、从人海战术到人机协同、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驱动的深刻转变。据武文峰透露,未来将继续深化与铁塔公司合作,计划新增一台无人机,进一步拓展系统功能,以科技之力夯实民生基础,共绘楼德乡村振兴新蓝图。
如今,漫步在楼德镇的秋日田野间,可以真切感受到这片土地发生的积极变化:火灾少了,空气好了,盗采行为几乎绝迹,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这座位于五县交界的乡镇,正以“智慧”为笔,徐徐书写基层现代化治理的新篇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