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讯)“专业老人鞋,认准足力健”,这句曾响彻央视的广告语,见证了足力健的崛起与衰落。如今,足力健创始人张京康的个人账号里,更多是教网友“赚钱还债”的诚恳分享。曾经年销40亿的老人鞋巨头,如今卖起了4.9元一包的速冻水饺,让人不禁一阵唏嘘。
![]()
财务数据揭开了足力健的窘迫现状:2020年后,企业连续三年陷入亏损泥潭,截至2024年底,仍背负着约7亿元的巨额债务。为偿还欠款,张京康曾公开表示,公司每年收入的70%~80%都用于偿债,仅2023年一年就偿还了1.8亿元。从年销40亿的行业巨头,到如今为债务奔波的 “还债者”,足力健的命运转折,始于一场激进扩张与外部冲击的双重绞杀。
![]()
足力健创始人 张京康先生
1
狂飙与隐忧:足力健的崛起与坠落轨迹
足力健的故事始于2014年,创始人张京康与青岛双星合作推出 “六超老人鞋”,以 “超轻便、防滑、护踝” 的核心卖点,直击老年人穿鞋痛点,首年便售出50万双,为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足力健品牌正式独立运营。凭借“重金投广告 + 明星代言”的组合策略——签约演员张凯丽为代言人,在央视投放高频次广告,“走路不累脚,出门不怕滑”的广告词迅速渗透老年消费群体,品牌认知度呈几何级提升。随后,足力健开启了近乎疯狂的扩张模式:2016年门店数量突破 1000 家;2017年一年内签约1800个经销商,构建起庞大的销售网络;2018年营业收入从上年的6000万元暴涨至18亿元,实现30倍增长;2019年,足力健迎来发展巅峰,营收飙升至40亿元,全国门店数量达到约5000家,成为名副其实的 “老人鞋第一品牌”。
![]()
就在业绩达到顶峰的2019年,围绕足力健的负面传闻已开始浮现,而更早之前的扩张决策,早已为债务危机埋下隐患。据张京康事后回忆,2017年底,在公司账上“1 分钱没有”的情况下,他做出了三个激进决策:计划次年在央视投放8亿元广告、大规模开设直营店、投资10亿元在河南睢县自建工厂。这种 “无米之炊” 式的扩张,让足力健的资金链始终处于紧绷状态。张京康曾坦言:“基本每天收的钱当天就会花出去”,企业运营完全依赖现金流周转,抗风险能力极弱。2020年,疫情突袭成为压垮足力健的最后一根稻草:线下门店大面积停业,营收从40亿元骤降至18亿元,大批门店倒闭,原本紧绷的资金链彻底断裂,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
天眼查数据显示,作为足力健核心主体的睢县足力健鞋业有限公司,累计涉及98起诉讼案件,涉案金额高达8.08亿元,多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截至2025年6月,被执行总金额已达1.01亿元。创始人张京康个人的处境同样艰难:他个人背负56起诉讼,涉案金额6.89亿元,多次被法院下达“限制消费令”,从昔日的“老人鞋大王”沦为舆论口中的“老赖”,个人信誉与企业品牌形象一同受损。
2
跨界有机食品:足力健的 “救命稻草”?
面对绝境,足力健选择以跨界突围。2025年5月,企业正式官宣进军有机食品市场,推出“足力健有机食品会员店”,试图在新赛道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这一选择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对银发经济市场的深度研判。
![]()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5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预计达9万亿元,其中食品保健占比约23.5%,即具有超过2万亿元的市场。同时全球有机食品市场也在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全球有机食品市场从2018年的1666亿增长到2023年的3168亿。2024年有机食品市场规模已达到1107.3亿,预计2025~2030年间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15%以上。足力健的品牌价值也成为其跨界底气。据世界品牌实验室数据显示,2022~2024年间足力健的品牌价值持续增长到116.46亿。
足力健的有机食品策略与其老人鞋策略类似:低价引流、会员制锁客。4.9元一袋的速冻水饺、9.9元15个的鸡蛋、3.9元的馄饨成为了门店的引流产品。足力健有机食品店实行会员制,一年仅需10元就能享受会员价。金卡会员则需要充值,分为300元和600元两个级别。据8月底官方公布的数据,其会员数量已突破8万人。
3
自救路上的三重挑战:认知、供应链与竞争
尽管有机食品市场前景广阔,但足力健的跨界之路并非坦途,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最大的障碍来自品牌认知的固化。经过十年深耕,“足力健 = 老人鞋”的印象已深入消费者心智,甚至有消费者调侃其有机食品 “不会有脚丫子的味道吧”。这种负面联想,使得足力健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扭转品牌形象,建立“健康食品提供商”的新认知,而品牌认知的转换往往需要长期投入,短期内难以见效。
在供应链管理上,足力健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有机食品主要依赖外部代工厂生产,自身仅负责品牌运营与渠道销售。这种模式虽降低了前期投入成本,却也带来了严重的品控隐患:代工厂的生产标准、原料质量难以完全掌控,一旦某个品类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产品销售,更会对本就脆弱的品牌信誉造成毁灭性打击,这对深陷债务危机的足力健而言,无疑是“不能承受之重”。
此外,有机食品赛道早已不是蓝海,而是挤满了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从平价社区超市奥乐齐、盒马 NB,到专注有机食品的连锁品牌,这些企业大多拥有更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更强的资金实力与更丰富的运营经验。相比之下,足力健作为跨界新手,在供应链议价能力、成本控制、产品创新等方面均处于劣势,想要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难度可想而知。
4
未来可期还是前路难行?
对于足力健的自救前景,创始人张京康表现出乐观态度,他表示:“现在一年还有几亿的利润,就这么按部就班还就行”,并计划在两年内还清所有债务。在有机食品业务上,足力健制定了激进的扩张目标:2025年底门店数量达到150家,2026年增至600家,同时推出100个核心单品,试图快速扩大市场规模。
但业内人士对此持谨慎态度,认为足力健面临两大核心不确定性:一是老年有机食品的消费能力与市场需求是否匹配 —— 有机食品普遍定价较高,而大部分老年群体对价格敏感,足力健门店内既有4.9元的水饺,也有99元的有机大米、199元的纯驼奶粉,这种高低价组合能否平衡成本与销量,仍需市场检验;二是债务问题是否会拖累新业务——若母公司的债务纠纷影响有机食品门店的资金周转或品牌信誉,将直接导致自救策略失败。
从央视广告语的高光,到债务缠身的困境,再到跨界有机食品的挣扎,足力健的十年历程,既是中国本土品牌快速崛起与坠落的缩影,也折射出传统企业在市场变革中的生存焦虑。如今,足力健的有机食品门店装潢得春意盎然,试图传递 “健康新生” 的信号,但这场自救战能否成功,能否让 “足力健” 这个品牌真正摆脱困境、重获新生,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