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科历时68天完成战略性升级改造。
![]()
(改造前)
![]()
(改造后)
空间重构:构筑高效救治新范式。以“黄金五分钟”国际急救标准为蓝本,对医疗空间进行系统性重构。抢救区床位由4张扩至10张,搭载多模态监护终端的抢救床与卒中、胸痛、创伤、复苏单元形成立体救援网络。改造取得三大突破性进展:设置了洗胃单元、创伤复苏单元;普通诊室设置标准隔断,兼顾诊疗私密性与避免诊间干扰的设施。
流程再造:定义时效医疗新标杆。深度融合信息化技术与急救流程,构建“三位一体”现代化急救体系。
(1)急诊急救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与院前急救平台无缝对接,实现患者分级预警前移。急诊作为医院急救管理的枢纽,是所有急救患者的第一窗口,面对120急救患者、基层医院转诊患者及自行来院患者都可以进行有效衔接。为实现专科向急诊前移,急诊向院前前移的目标,所有急救患者进入急诊急救管理流程,使用信息化系统进行一体化管理。
(2)移动抢救单元:配备移动式呼吸机、中央监护、除颤仪等设备,确保CT/导管室内持续高级生命支持,显著缩短心梗患者D2B时间。
(3)智慧管理系统:运用院内物流系统与PDA实时扫码技术,实现耗材全流程追溯,科室物资周转率显著提升。
据2025年运营数据显示,该院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滞留时间中位数由72分钟降至56分钟,抢救成功率创97.8%的历史新高。
人文关怀:诠释医疗服务新高度。针对老年患者推出的“暖夕”服务,涵盖以下六大创新举措。贴心陪诊服务:“蓝马甲”与“红马甲”志愿者全程陪诊、答疑解惑;便民助老设施:贴心配备老花镜等适老便民物品;动态分诊机制:实行“1固定+1流动”双岗配置,高年资护士主动识别潜在高风险患者;无障碍服务体系:从防滑地面到无障碍通道,适老化改造覆盖急诊全流程;智慧助老设备:自助终端配备“老年版/普通版”双模式切换功能,显著降低操作失误;多维健康宣教:采用“候诊区电视科普短视频+线下社区助老义诊”双轨模式,累计服务周边居民3000人次,显著提升健康生活素养。
此次改造不仅是急诊科的空间升级,更是医院急危重症救治理念与服务模式的整体跃迁。通过空间重构、流程再造与人文关怀三大维度的协同创新,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科成功构筑了一个以患者为中心、以时效为生命、以技术为支撑、以人文为底蕴的现代化急救平台,为打造区域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奠定坚实基础,标志着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迈入全新阶段。
(通讯员 韩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