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院长,我是做西药的,这是我的名片。今天慕名而来,想看看中药在我这个病上能不能有突破。”
2025年4月14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诊室里,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他不仅是位患者,更是一家上市药企的高层,一位深耕西药领域的专业人士。他的到来,是一场不同寻常的“跨界”问诊。
警觉:一位“内行”的危机感
故事的起因,是一组持续上升的数据。作为行业专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PSA(前列腺特异抗原) 连续两年升高意味着什么。2025年4月3日,体检报告再次亮起“黄灯”,他立刻前往武汉协和医院这类顶尖机构检查。
![]()
PET-CT结果提示:前列腺右叶存在恶性肿瘤病变可能。 然而,医院给出的建议是常规的“主动监测”:暂时不需穿刺活检,继续观察。
但这个建议并没能让这位“内行”患者完全安心。出于对疾病的深刻理解和未雨绸缪的考量,他决定寻求第二种思路。于是,他跨越江河,从武汉来到了郑州。
碰撞:西药专家眼中的中医智慧
诊室里,他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研究过您的资料,您讲究的是辨证吃药,是多维的平衡治疗。这一点,在我们西药领域是比较难做到的。我们开发的靶向药,可能前期有效,但几个月后效果就下降,甚至最终完全失效。”
这番话,既道出了靶向治疗面临的“耐药性”瓶颈,也流露出他对中医整体调理思维的看重与期待。
袁希福院长听后,平和地回应道:“西药有西药的长处,见效快。但要想身体实现长治久安,保持长期稳定,必须从整体入手。”
融合:一次“整体观”的诊疗实践
袁院长没有仅仅聚焦于那个可能癌变的病灶,而是通过细致的望闻问切,解读其全身的健康密码:“舌苔薄白腻,齿痕明显,舌下瘀血严重……您平时一定要多注意心脑血管的问题。”
随后开出的药方,也体现了中医“标本兼治”的复合思路:“这个方子,一是提高你自身的免疫力来调节全身;二是要兼顾你的心脑血管风险;第三才是针对你的PSA问题进行综合调理。目的是让身体恢复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状态。”
患者听后频频点头,眼神中流露出豁然开朗的感激。
这位西药专家的选择,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健康课”。它告诉我们:
真正的智慧是兼容并蓄:西医的精准监测与中医的整体调理,并非对立,而是互补的强大工具。
治疗应“治当下”,更应“谋长远”:在疾病萌芽的“观察期”,通过中医药及早干预,调整身体内环境,是为长远健康打下坚实基础的智慧之举。
最好的方案是个性化的: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最适合患者当下状况的、最能帮助他实现长期稳定生活的方案,就是最好的方案。
这场跨越长江与黄河的求医之旅,不仅是个人寻求健康的故事,更是两种医学理念在追求人类健康这一共同目标上的精彩对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