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一早,看到证券时报的一则新闻《“部分学校午餐中虾仁炒蛋存在问题”,上海三部门通报:绿捷公司被立案调查,市属国企临时接管运行,确保学校供餐安全稳定》。
![]()
关于这个事件及涉事的上海绿捷公司,笔者在前几日的文章中是这样评论的,“这种毫无诚信、不顾孩子健康的公司,为何不马上停止其供应学生餐的资格?”
![]()
上图为绿捷公司的道歉声明,谁能看到其中的诚意?
没有抬头,没有道歉原因,没有事实陈述,让人只能看到十足的傲慢和不屑一顾。
如果下面这个消息是真的,更令人不寒而栗。是梁静茹给他们的勇气吗?
![]()
下面根据网络公开信息,简单梳理一下这次事件的脉络。
一、事件起因:家长曝光午餐异常
●2025年9月15日,上海多所学校家长在社交媒体反映,孩子午餐中的“虾仁炒蛋”有异味(“发臭”),部分学校临时撤下该菜品,改发饼干、面包等替代餐食。
●涉事企业为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捷公司”),为上海超500所中小学、幼儿园供餐,日供餐量超50万份。
●供餐范围:绿捷公司当日共向211所学校供应虾仁相关菜品。其中161所学校在接到通知后回收了原料及成品;50所学校在通知前已完成供餐。
二、初步回应:企业否认,监管介入调查
●社交媒体曝光后,绿捷公司于9月16日回应称,仅部分学校反馈虾仁有细沙,“非所有批次存在问题”,并强调已留样检测,不存在其他食品安全问题。
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查发现,绿捷公司向211所学校供应涉事菜品,其中161所学校回收原料,50所学校已供餐。
●家长提供的照片及孩子的反映显示,涉事虾仁变色、有臭味,与企业说法矛盾。
随后几天,媒体开始关这个事件,相关舆论开始发酵。
三、舆论发酵:通报进行调查
随着舆论的迅速发酵,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教委等部门立即介入调查,对受影响学校及食品进行排查。
●9月18日,官方发布首次通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通报,表示已会同市场监管部门赴现场调查,相关留样菜品及原料已送检,一周内出具结果。
![]()
随即,媒体开始曝光绿捷公司长期存在的部分问题。
●媒体曝光,绿捷公司长期使用长保质期冷冻肉(如540天保质期牛肉、720天保质期五花肉),且溯源记录被紧急删除。
●家长曾多次投诉绿捷公司餐食质量差,存在异物(头发、塑料)、反复油炸食品、食材不新鲜等问题。
●9月19日,绿捷公司的中标记录被网友扒了出来,在2025年8月仍中标20余所学校供餐项目,尽管其多次因生命权、健康权纠纷被起诉。
●家长质疑绿捷公司在上海学校供餐行业的“垄断地位”,称其“后台硬”,多次投诉未果。
四、调查结果:系统性瞒报,公安机关立案
●9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教委联合发布情况通报,正式披露事件详情。
核心事实:
9月15日上午9时40分左右,绿捷公司派驻静安区某小学的现场经理孙某某,在加工过程中发现配送至该校的3箱虾仁中,有一盆(约18公斤)解冻焯水后出现活虫(是蛆,还是别的什么虫?)。
孙某某随即向公司品质部负责人钱某报告。
公司内部应对:
钱某将情况上报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某,张某某随即下达指令:对全市211所学校(含分校区)当天供应的所有虾仁原料及菜品进行下架并就地销毁。
同时,张某某要求公司内部对外口径统一。
张某某要求公司总经理董某某对外统一宣称下架原因是“虾肠外溢,有泥沙”,未如实披露发现活虫及与臭味有关的真实情况。
PS:网络查询的常识是,大多数正规厂家在加工冷冻虾仁(通常指去壳的虾仁)时都会进行去肠腺和多次清洗处理,冷冻仁虾的虾肠中含有细沙的概率是非常低,偶尔出现在“沙肠虾”中。但是,南美白对虾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沙肠虾”,并且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也没有提到泥沙。
检测结果:
涉事虾仁为进口冷冻南美白虾,挥发性盐基氮(新鲜度指标)7.06mg/100g(国标≤30mg/100g),磷酸盐添加剂3.10g/kg(国标≤5.0g/kg),未检出防腐剂及有害菌,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通报的处理措施:
●公安机关对张某某等人立案侦查并控制相关人员;
●市场监管部门封存库存虾仁,立案调查;
●市属国企临时接管供餐,联合工作组入驻企业;
●教育部门加强抽检,核查招投标情况,扩大家长陪餐范围,将满意度纳入招投标合同。
事件要点及点评
●性质转变:
事件最初的核心问题是“菜品异常”(企业说有异物、学生说有臭味),结果却演变为餐饮公司的“系统性瞒报行为”。
官方通报指出,公司发现重大问题后未按规定向监管部门报告,而是试图内部处理并统一对外口径。
●检测结果:
家长及孩子反映,午餐的“虾仁炒蛋”有异味(“发臭”),说明了食材在感官上确实存在问题,但后续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该批次虾仁的多项安全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这种差异,有一种可能的解释,问题可能是出现在特定环节(如储存、配送等过程)或与其他原材料有关。
有没有可能出现在检测样本方面呢?也就是说检测的样本与供应学校的食材不是同一个批次。
这又不得不引人深思,如果是冷链贮运环节的问题,是否也是一个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预制菜。
●监管措施:
政府部门采取的处理措施是先进行调查、检验,调查后升级为公检法介入、国企接管和系统性整改。
五、深层问题:市场垄断与监管漏洞
●企业背景:绿捷公司股权穿透后,实际控制人为新希望集团高管,其背后的资本网络极为复杂。
公司长期占有上海校园供餐的大部分市场,中标评分侧重“硬件设施”而非食品安全记录,家长投诉并未被纳入评审。
●监管缺陷: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的投诉与反馈、监管等流于形式,长保质期冷冻肉的使用,虽然“合规”,但违背健康原则,未评估对青少年健康的长期影响。
●家长投诉渠道失效,企业“稳坐钓鱼台”的背后,是否存在官商勾结或利益输送,无从得知。
六、事件影响
食品安全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校园食品安全更容易引起家长及社会的集体焦虑,最令人怀疑的是资本扩张与监管失灵的背后是否存在其他深层次因素。
此次事件严重冲击了家长及社会公众对监管体系的信任,暴露了从企业自身到社会监管的全链条中可能存在潜在的严重漏洞,从而引发对校园食品安全乃至整个社会食品安全的广泛担忧。
虽然本次事件当地政府果断采取公安立案、国企接管等非常规措施,彰显“零容忍”态度,但是背后的根源性问题不解决,依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如何形成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是每一个人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瞒报,仅仅只有绿捷公司一家企业吗?
绿捷公司长期占据校园送餐的垄断地位,仅仅只是招投标过程中评分环节的问题吗?
家长多次投诉毫无结果,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