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石湾酒厂官方发了一个“石湾玉冰烧餐酒搭配消费者体验智能感知评价体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推文。
这是个学术话题,有点长,看不过来也不重要。
![]()
但研究的结果很重要,是说“石湾玉冰烧”清雅纯净,与粤菜搭配更能体现菜肴的鲜香嫩滑,酒的清雅与粤菜的本味实现了完美融合。
刚好我最近正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全国最会吃、最有钱的广东人,在茅台五粮液和洋酒的包围下,依然对本地的玉冰烧爱得深切?特别是朋友聚会、家庭欢聚、喝早茶(早酒),都愿意喝点玉冰烧?这和多数富人的消费行为格格不入。
头一天,我还专门问了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这个问题,他说:“文化底蕴,品质保障,健康需求、粤菜消费搭配和情感根基。”
文化、品质、健康、情绪,每一个都是符合有钱人高级消费的特征,但老广们爱的玉冰烧,比茅台便宜两百倍,从价格上来说,算不得高级。
01 吃鱼生最好的酒搭子是玉冰烧
今年夏天我应邀去广东玩了三天,最重要的行程当然是吃吃喝喝了。
朋友是个“超级吃货”,对粤菜颇有研究,把自己吃到了一个非遗美食领域评委的地步。我说我吃过很多广东菜了,这次想吃点不一样的。他说,那就去顺德、吃鱼生。
鱼生太鲜嫩了,调味全靠自己DIY,增加口感就加点油酥花生米,增加风味则靠姜丝、葱丝、蒜片和一些酱油、芥末。平常在四川这样调味吃的,要么是火锅要么是烤肉,享受的是味。第一口鱼生吃下去,我就被惊艳到了,“能从口腔直接滑下去,感觉就是鲜美。”
![]()
“吃鱼生要喝点酒。”朋友在店里要来了一瓶玉冰烧,我心想这肯定是为了消毒,但真的喝下去时发现,一口鱼生的鲜甜,再呷一口酒,再吃一口鱼生,酒的劲道几乎重置口腔味道,我再次感受到极致的鲜美。
冰镇的玉冰烧,绝了!
第二天晚上,朋友的朋友,一位做苹果醋的商人又以鱼生招待我们,那位商人朋友说,这次是海鱼,和你们昨天吃的河鱼不一样。我充满了期待。老实说,我没太分辨出两次鱼生的不同,但是当天晚上配的是酱香白酒,每一口喝下去,都很难再找到头天“鱼生鲜甜-一口酒-极致鲜甜”的感觉。
用我自己的体验,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国吃鱼生最好的搭子是玉冰烧。
这也说得通,就像日本吃刺身配的是清酒一样,日本的清酒也是借助日本饮食走向全球的,所以日本酒比中国酒更早顺利推广到的世界。
我来来回回去过广东不下三十次,各种粤菜都吃过,正如大家一直以来的印象,粤菜讲究的就是吃本味。
一桌精致的粤菜,主角永远是白切鸡的“鸡有鸡味”、清蒸鱼的“鲜甜”、老火汤的“醇厚”。在一些大排档吃饭,啫啫煲、干炒牛河、肠粉、白灼菜心……都是经典菜。还有吃海鲜、河鲜为主的酒楼,也是一定要吃得出鲜甜之感。但我经常看到,老广们吃饭的桌子上,面前没有茅台、也不是洋酒,而是一瓶看似平平无奇、价格亲民的玉冰烧。
以“食不厌精”闻名全国的广东人,舌头精明得能品出食材是否“够钟”,为何在选酒上如此“将就”?这瓶在全国上不了台面的“非主流”玉冰烧,凭什么征服了最会吃的广东胃?
![]()
我和带我吃鱼生的朋友深度交流过,他说相对喝酒,广东、福建一带的人更爱喝茶。广东人为菜选配酒,其实深得饮茶哲学的精髓:“唔抢口”。
做菜时,任何调味品都必须为菜让步,而酒也必须是谦逊的“配角”,绝不能喧宾夺主。
玉冰烧的独特之处,正在于此。它全无高度白酒的辛辣霸道,一口酒几口菜,悄无声息地清口、提鲜,让味蕾重置。如果换上一杯烈酒,味蕾被复杂的刺激轰炸过后,就失去了享用美食的乐趣了。
玉冰烧的“低端”,恐怕是外人眼里的价格标签。而在广东人的饮食选择里,它是功能至上的最佳CP。
02 会吃会喝的精髓是搭配
“会吃会喝”有两个维度:
一是广东人吃广东菜喝广东酒,本味相同。
二是社会文化中定义的面子哲学,一个专研美食文化的朋友在最新的文章提到一个观点:中国古代,饮食不仅仅是生存的基本行为,更是“礼”的核心组成部分,饮食消费从“满足生理需求”升华为“维系社会秩序”。本质是一种阶层的投射。
第二个维度对餐桌影响巨大,从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可以说明,即便现代营养学已经充分证明鲍鱼、鱼翅、燕窝等属于劣质蛋白质,但因为它们稀有变成了珍馐,进而被中国富人追崇。如果不是为了证明身份所用,这种饮食习惯实在算不得上聪明的选择。
![]()
随着从悦人到悦己行为的崛起,至少越来越多人已经意识到,用主流和昂贵的标准去评判,本身就是一种偏见,这需要被打破。
会吃的老广们爱喝玉冰烧,打破的便是一种畸形的餐桌文化,真正的“会吃”,在于懂得选择最“对”的,而非最“贵”的。我认为,这种价值观值得被放大。
玉冰烧没有成为“贵酒”是一种历史上的遗憾,酒业转向市场化以后,茅台、五粮液等频频提价,但广东的酒企们没有跟上,导致玉冰烧这类酒,至今还是典型的“街坊酒”。
但如果历史就算重来,时间可以倒退,恐怕玉冰烧也不会把自己做成千元的酒。因为广东的地域文化、广东人的性格,早就写好了答案。
吃什么菜喝什么酒,首要是功能上的搭配,而不是价格上的高贵。
这一次,“石湾玉冰烧餐酒搭配消费者体验智能感知评价体系建立及应用研究”项目把“匹配”理论化了。
![]()
在马斯洛需求体系基础上,具体形成了“三层次需求模型”理论体系,从生理舒适、情绪愉悦、认知稳定界定了“理想搭配”原则,系统评价了石湾玉冰烧与粤菜搭配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吃粤菜喝粤酒,能够同时享用到清雅纯净、鲜香嫩滑,这是生理舒适;粤酒度数更低,令人醉酒的物质更少,美酒激发美味还更轻松,身体负担轻自然多了愉悦;如今是时候打破偏见,形成“对的比贵的更重要,功能至上”的餐食搭配认知。
03 从社会需求看:口味打破礼教的时代该来了
偏见无处不存在于餐桌上,比如总有“山西菜上不得台面”“川菜只有麻辣”的不正常现象。拿四川美食来说,锅巴肉片、甜烧白也很美,甚至在成都文殊院旁边的宫廷糕点铺子,便宜好吃,市民都喜爱,不见得比苏扬等地的糕点差。
对人们迫害很深的偏见——“礼教打败口味”的时代该变一变了,不该再用珍馐消费来彰显自己的身份与地位,甚至品味。
![]()
广东文化的底色是“平、靓、正”,对应的便是便宜、好、正,广东人的务实主义,要的是消费需求和商品功能的匹配,不会为虚高的品牌溢价买单。
就像我那位朋友,开的车是十多年前买的,放在当下早已过时,但在他眼里,车不过就是代步的,够用能用即可,奔驰宝马不在他的选择范围内。
想来惭愧,大多数人还在被资本编的“中产-中产该住什么房/开什么车/喝什么酒”的故事收割,所谓消费升级,去努力匹配超出自己能力的消费品,最后欠下贷款,一夜返贫。
当饮食的目的从“满足口腹之需”和“体验文化之美”变为“彰显社会地位”时,消费行为必然异化了。

广东人过得自洽,吃广东菜喝玉冰烧只是表象,如果其他酒更能激发粤菜的鲜嫩,那玉冰烧早已被替代了。美食功能上的搭配,是玉冰烧在广东不可替代的原因。
近期大热的综艺《一饭封神》里,那些功力深厚的粤港大厨,他们追求的并非米其林的星芒,而是锅铲间的锅气,是家常菜里的经典。我们大多数人不是达官也不是显贵,一辈子也喝不上茅台。所以尝美食喝美酒,理当选择市井烟火气,去享受一种千金难买的“松弛感”。
广东人对玉冰烧的偏爱,其实是一面镜子,照出了饮食世界里普遍的“误会与绑架”。
用歌剧的标准去评价苏州评弹,必然得出“上不得台面”的谬论。用茅台的社会地位去评价玉冰烧,得出的结论也如此,但这样的偏见早该打破了。
![]()
石湾酒厂正在做的“餐酒研究”,将顶级价值观上升为“认知稳定”,就是一种回应社会需求的努力。石湾酒厂集团董事长范绍辉说到了研究的意义,让“舒适度”这一主观的体验有了客观、可量化的科学依据。
石湾玉冰烧的餐酒研究很及时,很必要,但能不能走得远,要看社会评价体系是会有改变?人们是否继续为虚荣买单?选对的是不是消费的主要考虑方向?我对00后引领的新时代充满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