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考研和升学圈出了个大新闻,张雪峰多个平台的账号被“禁止关注”了。
新用户没法加关注,而且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这几个主要平台同步出现这情况,一看就不是偶然,而是踩到了实打实的红线。
消息一出,网上居然一片“叫好声”!
有人直言“整天就一胡说八道的,贩卖焦虑,早就该管管了”、“大快人心,终于封了”。
值得一提的是,评论区说的最多的就是“张雪峰贩卖焦虑”这件事。
![]()
![]()
先捋捋事儿的来龙去脉。
9月24日,也就是今天,有网友发现刷不到张雪峰的新内容了,点进他主页才看到“因违反法律法规或社区公约,该账号被禁止关注”的提示。
![]()
![]()
![]()
![]()
有意思的是,晚些时候,张雪峰本人没回应出了啥问题,只含糊说了句“是账号问题”就挂了记者电话,但他名下公司的关联账号,比如“张雪峰讲家庭教育”之类的,还在照常直播带货,网友追问账号的事儿,主播也都装没听见。
他最后一条微博是8月底辟谣“小广告冒用公司名义”,抖音停更在五天前,还在解答辽宁考生的志愿问题,看得出来停得挺突然。
网友们之所以纷纷叫好,真不是跟风凑热闹,主要是他这些年攒下的争议实在太多了,不少人早就对他那套“功利主义教育观”忍无可忍。
![]()
最出名的就得说“文科都是服务业”那番话,当初他在直播里直白地说文科专业没前途,毕业只能伺候人,这话直接戳痛了文科学生和从业者,人民日报都点名批评他,说这是扭曲教育本质,把专业选择简化成“能不能赚钱”。
还有更绝对的,他曾笃定“某些专业毕业即失业”,直接给历史学、哲学这类基础学科判了“死刑”,不少高校老师都出来反驳,说教育不能只看短期饭碗,得有长期价值。
后来他还踩过政策红线,今年5月教育部严查高考“夸大宣传”,他团队主推的“高考预测卷”就撞了枪口——宣传说“5月1日就印好了押题卷”,可明眼人都知道,高考命题5月才启动封闭工作,这不是明摆着虚假宣传吗?最后没办法,只能火速删视频,还停播了两个月“避风头”。
最近的争议更离谱,他在公开场合说“枪声一响,立刻捐5000万,至少一个亿”,这话被网友骂惨了——“枪响”本身就是个模糊的说法,啥时候算枪响、啥情况算,全是他自己说了算,这不就是拿虚无的承诺引流吗?跟诈捐的观感没差,不少人说“不想捐就别说,别拿爱国情怀当流量密码”。
![]()
至于账号被禁止关注的原因,结合这些事儿看就很清晰了。
首先,虚假宣传肯定是跑不了的,今年5月的“押题卷”事件已经踩了教育监管的红线,当时没重罚可能是给了整改机会,但说不定是“秋后算账”的一部分。
其次,他的很多言论涉嫌制造对立、传递极端价值观,平台对这类内容的管控本来就越来越严,之前大V户晨风因为拿品牌给人分三六九等被封,本质就是言论激进,张雪峰这套“非黑即白”的教育论,其实也是一种激进表达,踩线是早晚的事儿。
更关键的是,他早就把“教育指导”做成了纯粹的生意,却还披着“底层指路明灯”的外衣。
名下关联10家公司,间接投资超140家企业,核心业务都是升学规划、考研辅导,说白了就是靠贩卖焦虑赚钱——先把冷门专业贬得一文不值,再推销自己的付费志愿填报服务;先制造“考不上研就没出路”的恐慌,再兜售课程和资料。
这种“焦虑生意”本身就容易触碰监管底线,加上他多次“顶风作案”,多平台同步出手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张雪峰的事儿,给所有做知识类、教育类内容的博主提了个醒:教育从来不是“流量生意”,更不能用“功利尺子”去丈量所有专业和选择。
![]()
家长和考生追捧他,本质是对升学信息不对称的焦虑,但当这种焦虑被刻意放大、变成赚钱工具,甚至传递出“读书只为谋生、无关热爱”的价值观时,就必然会走向翻车。
网友的叫好声,与其说是讨厌张雪峰本人,不如说是对“功利教育观”的反抗。毕竟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培养只会赚钱的机器,而是让每个孩子既能有糊口的本事,也能有追梦的勇气。
张雪峰账号被限制,或许就是一个信号:在教育这件事上,真诚和敬畏心,永远比流量和噱头更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