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朝的太监,李莲英这个名字绝对是响当当的。
这个从河北农村走出来的穷小子,竟然能在紫禁城里混得风生水起,成为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
![]()
他母亲去世的时候,那个丧事办得有多豪华?整整35天的流水席,乡亲们不光能敞开了吃,还能随便往家拿,李莲英一句话都不说。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
李莲英本名叫李进喜,1848年生在顺天府大成县的一个普通农家。
家里兄弟四个,他排老二,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紧巴。
1855年,才7岁的小莲英就看出了家里的难处,竟然主动跟父母说要去当太监。
![]()
这在当时可是个天大的决定,毕竟净身这事儿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就没命了。
小莲英的胆子确实大,更难得的是他脑子转得快。
净身之后,他先是在民间学了几年规矩,1861年13岁的时候,被郑亲王府推荐进了皇宫。
刚开始他在奏事处当差,后来又调到了东路景仁宫。
这小子天生就有察言观色的本事,干活麻利不说,还特别会看眼色行事。
1863年,15岁的李莲英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他被调到了慈禧太后身边伺候。
![]()
慈禧这个人脾气大家都知道,喜怒无常的,伺候她可不是容易事儿。
李莲英却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他不光把慈禧的日常起居安排得妥妥当当,更厉害的是能在关键时刻化解尴尬。
有一回慈禧写"福"字的时候,手一抖写错了一笔。
这要是换了别人,肯定吓得不敢说话。
李莲英却灵机一动,跪下说这是太后您给大家的福气比别人多一点的意思。
慈禧一听,心里那个美啊,从此对李莲英更加器重。
李莲英在慈禧身边一待就是几十年。
他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从来不参与朝政,专门把心思用在伺候慈禧的日常生活上。
![]()
梳头、化妆、穿衣、用膳,每一样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慈禧高兴了,他就陪着乐;慈禧不开心了,他就想方设法逗她开心。
慈禧对李莲英的宠爱程度,在当时的宫里是人尽皆知的。
1894年,光绪二十年,慈禧破天荒地把李莲英封为二品顶戴花翎。
要知道,按照祖制,太监最高只能封到四品,慈禧这么做完全是破了老规矩。
封赏的那天,李莲英穿上了二品官员的服装,戴上了花翎,在紫禁城里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宫里的其他太监和宫女们看着他,那眼神里都是羡慕。
![]()
李莲英从一个农村穷小子,变成了宫里的二品大员,这在当时可以说是草根逆袭的典型代表。
这个封赏不光是荣誉,更实际的是钱。
二品官员的俸禄可不少,李莲英每个月的银子够普通人家花好几年的。
慈禧还经常赏赐他各种珍宝,李莲英的财富积累得越来越多。
李莲英虽然在宫里混得风生水起,心里最牵挂的还是老家的亲人。
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李莲英经常派人回家探望,还时常寄银子回去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
母亲去世的消息传到宫里,李莲英当场就哭了。
慈禧看他这么孝顺,心里也很感动,当即就批准他请假回家办丧事。
更让人意外的是,慈禧还主动赏赐了几十万两白银给他办丧事用。
几十万两白银什么概念?当时一个普通老百姓一年的花销也就几两银子,几十万两银子够几万个普通家庭花一辈子的。
慈禧这个赏赐,可以说是天文数字了。
李莲英拿着这笔巨款回到了老家大成县。
![]()
他心里想的很清楚,自己从这个穷地方走出去,现在富贵了,一定要让所有人都看看,让乡亲们都知道李家出了个了不起的人物。
李莲英回到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张罗母亲的丧事。
他没有选择低调处理,而是要大办特办。
从县里请来了最好的戏班子,搭起了几十个席棚,准备办一场前所未见的豪华丧礼。
丧事的规模一天比一天大。
李莲英在自家门前的长街上摆了几百桌席面,从街头一直摆到街尾。
![]()
每天从早到晚,这些席面上都摆满了各种好菜好肉。
什么山珍海味、鸡鸭鱼肉,应有尽有,而且每顿饭的菜色都不重样。
更让人惊讶的是,李莲英放话了,这些席面谁都可以来吃,不管是本县的还是外县的,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来了就有饭吃。
不光能吃,还能打包带走,想拿多少拿多少,他一律不问。
这个消息一传开,十里八乡的人都来了。
有的是来吃饭的,有的是来看热闹的,还有的纯粹是来占便宜的。
每天席面上都是人山人海,热闹得不得了。
李莲英还专门安排了人手帮着大家打包。
![]()
乡亲们拿着篮子、提着袋子,装满了各种食物回家。
有的人一天来好几趟,每次都装得满满的。
李莲英看见了,不光不生气,还让人多准备些容器,方便大家打包。
35天的流水席,李莲英到底花了多少钱?按当时的物价算,光是食材就得几万两银子,加上人工、戏班子、搭棚子这些费用,总共怕是要十几万两银子。
这个数字在当时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李莲英为什么要这么大手笔?说白了,就是要证明自己的身份地位。
![]()
他从小在这个村子里长大,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现在他发达了,要让所有人都看看,当年那个穷小子李进喜,现在变成了宫里的大红人李莲英。
这种心理其实很好理解。
李莲英虽然在宫里地位很高,但说到底还是个太监,在封建社会里,太监的社会地位并不高。
他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成功,证明自己没有白白牺牲。
35天的流水席,不光是给母亲办丧事,更是李莲英的一次人生展示。
![]()
他要告诉所有人,李家的儿子出息了,不光自己过得好,还能让乡亲们都沾光。
这种"光宗耀祖"的心理,在当时是很普遍的。
李莲英的这场丧事,其实反映的是他在清朝宫廷里的真实地位。
能够请假35天回家办丧事,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
一般的太监,别说请这么长时间的假,就是家里有事想回去看看都不容易。
慈禧对李莲英的信任程度可见一斑。
![]()
她不光批准了假期,还主动赏赐巨额银两。
这说明李莲英在慈禧心中的地位确实非同一般。
慈禧这个人疑心很重,能让她这么信任的人不多。
李莲英也很聪明,他把这次丧事办得这么隆重,一方面是为了尽孝道,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外界展示自己和慈禧的关系。
乡亲们看到他能花这么多钱,自然就知道他在宫里的地位有多高。
这种展示财富和地位的方式,在封建社会是很常见的。
有钱有权的人都喜欢通过各种场合来展示自己的实力。
![]()
李莲英选择在母亲的丧事上大做文章,既满足了孝道的要求,又达到了炫富的目的,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35天流水席结束后,李莲英在老家的名声更加响亮了。
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大成县出了个了不起的人物,在皇宫里当大官,有钱有势,还特别孝顺。
这对李莲英来说,就是最好的广告。
李莲英葬母的这场豪华丧事,说到底就是一个草根逆袭者的成功展示。
从7岁净身当太监,到成为慈禧身边的红人,再到破例封为二品大员,李莲英的人生轨迹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
35天的流水席,几十万两银子的花销,不光是对母亲的孝道,更是对自己成功人生的一次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一个人要想改变命运,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