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有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门槛”,是一个涉及核战略学说、政治意图、安全环境及武器技术特性的复杂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门槛”是一个战略概念,而非公开的明确红线,因此我的分析会基于各国的核政策、历史行为和安全态势进行推断。
![]()
综合来看,在以前巴基斯坦通常被许多分析家认为,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考虑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之一,这主要源于对印度常规军力优势的担忧。但请注意,这只是以前基于外部观察的评估,因为任何国家的核决策都极其谨慎,但随着印巴冲突之后,巴基斯坦倒是被排除在外了。
美国是世界上首先使用过核武的国家,是地球上最大的核大国,也是较为擅长使用核威慑的国家之一,不排除它首先会使用战术核武的可能,只是该国目前没有战争,所以使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美国以保护盟友为名,生产制造了大约6200枚核弹头 ,而且技术先进,种类齐全。
目前的俄罗斯不排除首先会使用战术核武,在刚刚俄白举行的“西方-2025“军演过程中,战术核武就是演习的核心。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有效应对核攻击,俄罗斯拥有和美国大致相当的核弹头,而且拥有现代化的核武库,并装备有战术核武器。
![]()
印度的核政策是遭受核攻击后反击,虽未明确公开核政策,但正在着力发展“三位一体”的核力量;朝鲜目前正谋求核大国地位,策略是先发制人,并把拥核写入了宪法,在感知到政权生存受威胁时 ,不排除会使用,目前大约30-40枚核弹头, 导弹技术发展快,但可靠性常受质疑。
以色列采取的是核模糊政策(不承认也不否认),虽说是最后手段(应对国家生存威胁),但政策极度不透明,目前约90枚(另有估计400枚,世界第三) 技术较强。
英、法也是核国家,法国的政策是遭受核攻击后反击 ,英至今也未明确公开;法国大约300枚核弹头,主要以海基力量为主,强调的是第二次打击能力。
北约的政策是“核共享”但无自主权,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较深,此次陈兵俄白边境,一旦冒出火星,不排除会遭到俄罗斯战术核武器的打击,若是俄罗斯使用来了战术核武,北约就会骑虎难下,若请求美国也使用核武的话,那就会爆发核大战,有可能会导致整个欧洲的覆灭。
![]()
为何“使用门槛”难以简单比较
“使用核武器的门槛”高低,并不仅仅是一句政策声明,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塑造的,比如安全环境:像巴基斯坦这样,感知到强大的常规军事威胁(来自印度),其核学说可能会更倾向于“首先使用”以抵消常规劣势。
核武器类型:拥有战术核武器(当量较小,用于战场)的国家,可能会被认为更倾向于在局部冲突中使用,这相当于降低了“门槛”,从目前形势来看,波兰已经成为了欧洲最大的火药桶。政治体制与决策透明度:决策程序高度集中且不透明的国家,其核抉择更难以预测。
政权生存心态:将核武器视为政权最后“护身符”的国家(如朝鲜),在生死存亡关头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
![]()
需要警惕的趋势
全球核态势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使用门槛”:战术核武器的研发与部署,这类小型化核武器可能会模糊核战争与常规战争的界限,潜在降低核武器的使用门槛。
核指挥控制系统的挑战:随着网络战、高科技战争的发展,核设施和指挥系统本身可能成为攻击目标,这增加了在危机误判下爆发核冲突的风险。
地区冲突的升级风险:在如克什米尔、乌克兰前线等热点地区,任何常规冲突的升级都存在理论上的风险,可能触发核威慑逻辑。
![]()
重要提醒
“可能首先使用”不等于“轻易使用”,即使像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其核武器依然是最后的威慑手段,使用核武器将引发难以预测的灾难性后果。从目前世界上正在进行的战争而言,俄罗斯是连续修改使用核政策的国家,在北约重兵压境之下,使用战术核武的选项已经是越来越强烈,或许波兰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所有核武国家都极其谨慎:核武器的毁灭性后果使得任何领导人在做出决定时都会承受巨大压力。中国的核政策非常明确且克制: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这一政策极大地降低了核武器在中国安全战略中的进攻性,体现了大国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