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防灾先有预案”——中央气象台的台风橙色预警拉响时,广州番禺超市老板张建军正往货架补矿泉水。9月23日,台风“桦加沙”已闯进南海北部,中心风力飙到17级,相当于高铁全速前进的速度,预计24日中午在深圳到徐闻一带登陆,妥妥的“今年最强台风”。
![]()
这台风排场真不小:7级风圈能罩住大半个珠三角,12级风圈半径近百公里,连海南都要沾光下暴雨。网上有人传它“接近地球台风上限”,专家赶紧辟谣说没那么夸张,强度跟2018年的“山竹”差不多。可不管咋说,沿海各市都动起来了:渔船回港、工地停工,连学校都发了停课通知。当张建军看着顾客搬空第三箱泡面时犯嘀咕:这“年度最强”台风真能扛住吗?咱普通人的日子咋安排才踏实?
一、台风“强”得有谱:不是传说,也别瞎慌
“别听网上瞎起哄,这台风是凶,但没到没法防的份儿!”气象站的老李在社区群里科普,他举着手机拍的卫星云图说:“你看这台风眼多清晰,说明结构稳,路径也好预测。” 确实,“桦加沙”中心最低气压920百帕,虽比2014年“威马逊”的890百帕差点儿,但17级的风力也能把广告牌吹飞,这点得认。
最逗的是网友的“神反应”:有人晒出囤的十几包榨菜,配文“台风天泡面伴侣不能少”;还有人把阳台花盆全搬进屋,连多肉都用绳子固定住。张建军的超市里更热闹,米面油货架被扫空大半,他扯着嗓子喊:“别抢!政府早备了应急物资,真断货也能送上门!” 果不其然,下午就有物资车补货,连平时卖不动的压缩饼干都摆上了。
![]()
老李说这就是“雷声大未必雨点小,但准备足就不怕”。他见过2018年“山竹”,那会儿有人没关紧窗户,玻璃被吹碎刮伤手。“这次大家都精了,居委会挨家挨户查窗户,连独居老人都有人帮着加固。”
二、囤货不如囤“默契”:街坊们的防台风套路
“囤再多吃的,不如有个靠谱邻居!”住在珠海老小区的王阿姨最有经验,她早把自家多余的胶带分给对门租客。这片区的老房子阳台防护栏薄,上午社区网格员小王带着志愿者来帮忙,用钢管加了层防护,还贴了“台风期间禁晒衣物”的提醒。
渔民陈叔更忙,凌晨就带着伙计把渔船拖上岸,船身绑了三道钢丝绳。“以前贪方便没绑牢,‘山竹’时船被浪打坏,赔了好几万。” 他拍着船板笑:“现在海事局早早就发通知,还派船帮着拖,咱可不能犯老毛病。” 码头边,吊车正把渔排上的养殖箱往仓库运,工人们喊着号子,倒比平时还热闹。
最暖心的是社区食堂,老板刘姐贴出通知:“台风天免费供热汤,独居老人送餐上门。” 上午她就炖了两大锅姜汤,志愿者骑着电动车挨家送。王阿姨喝着热汤说:“以前台风天躲家里心慌,现在街坊们互相帮衬,倒像过节似的。”
三、“五停”不“停”爱:那些逆风守着的人
“别人往家躲,他们往外面冲!”张建军指着窗外说,城管队员正冒雨加固路边的公交站台,雨衣后背印着“应急抢险”四个大字。其实这样的人到处都是:气象员老李盯着屏幕熬了通宵,眼睛红得像兔子;电力工人背着工具包,挨家查线路,说“宁愿提前断电,也别让漏电伤人”;护士小林主动加班,医院备好了急救物资,就怕有人受伤送医不及时。
小王下午在社区排查时,发现独居的周爷爷家里漏水,赶紧找物业修。周爷爷拉着他的手说:“我儿子在外地打工,本来还怕没人管,没想到你们比亲人还上心。” 小王笑着摆手:“这都是应该的,台风天咱就得‘一个都不能少’。”
![]()
当然也有小插曲:有人嫌麻烦没关紧阳台门,被风吹得哐当响,隔壁大哥冒雨帮忙关上,还调侃“你这是想给台风留门儿啊?” 逗得全楼都笑了。张建军说:“你看,再凶的台风,也吹不散这股子热闹劲儿。”
当傍晚的风越来越大,张建军关了超市门,看见小王还在给居民发应急手电筒。窗外的树枝被吹得摇晃,可家家户户的灯都亮着,社区群里还在发“防台风小妙招”。“桦加沙”虽强,但提前备好的物资、街坊间的帮忙、逆行者的守护,早织成了一张防护网。
毕竟,衡量防灾能力的,从来不是台风多弱,而是人心多暖。17级的大风再猛,能吹垮咱抱团取暖的默契吗?答案早写在贴满胶带的窗户上,熬在热乎的姜汤里,藏在每双逆风前行的脚步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