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T-SW4】北斗水文环境监测站并非普通的水文监测设备,它是专为偏远、无信号水域量身打造的“全能体检仪”。该监测站通过北斗通信、多要素集成、智能预警、太阳能供电这四重创新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设备存在的“传不出、测不全、早不了、用不久”等核心痛点问题。
多要素水文监测:全面掌握关键指标,实现精准管水
设备集成了四大核心水文要素监测功能,运用高精度传感技术与一体化设计,能够对水域的“健康指标”进行全维度采集。
- 关键水文参数精准测量
- 水位监测:采用雷达式非接触测量方式,测量范围为0.1 - 40米,精度可达±5mm。这种测量方式无需接触水体,有效避免了泥沙、水草等对测量设备的缠绕,能够很好地适应山区河流泥沙含量高、水位波动大的特点。
- 流速流量监测:配备流速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15~15m/s。该传感器可同步监测水流剖面流速分布,并结合水位数据自动计算断面流量,无需人工进行复杂的换算操作。
- 雨量监测:配置雨量传感器,能够精准记录雨强在0~4mm/min的降雨情况,从而清晰掌握降雨对水域水文状况的影响。
太阳能供电:保障阴雨天正常使用,节能又可靠
该监测站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组合的供电方式。
- 太阳能功率:太阳能电池板功率为100W(可根据实际需求选配)。
- 蓄电池参数:采用DC12 - 100Ah的蓄电池,能够储存足够的电量以满足设备在无光照条件下的运行需求。
- 支架高度:立杆高度为3米,横臂长度为3米,合理的设计保证了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充分接收光照。
- 工作环境:可在 - 45℃~85℃(不结冰状态)的环境下正常工作,适应各种恶劣的气候条件。
北斗水文环境监测站凭借“北斗通信 + 多要素监测 + 智能预警”的显著优势,广泛适用于山区、高原、草原等偏远水域场景,成为水域监测领域不可或缺的“全能助手”。它能够实时、准确地获取水域的各项关键数据,并通过北斗卫星通信技术及时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为水域管理、防洪减灾、水资源保护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