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掌城榆林』…
分享给朋友们看
《关于优化中心城区市政建设的提案》答复如下:
市政建设,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牵着经济发展。“十四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城市更新作为优化市政建设的主要抓手,确定为市委、市政府的二十件大事之一,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2021年以来,我市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投入强度、工作力度推进城市更新,谋划了11大类545个项目,总投资512.82亿元,目前已启动实施330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7亿元,解决了一批搁置多年的堵点难题,实现了城市品质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一、城市更新方面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市长主持、邀请市人大和市政协分管领导参加的城市更新月度现场推进会议制度,强化“周调度、月考核、季点评”和联审联批工作机制,压茬推进任务落实。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构建国空总规、片区控规、专项规划、修建详规和城市更新行动“五位一体”的综合规划体系,完成中心城区雨水、污水、供热等专项规划,启动编制公园城市、绕城绿环等规划,一次搭建起了满足未来30年需求的雨水、污水、供热等城市建设的“四梁八柱”。结合榆林中心城区实际,确定“北改、西进、东治、南优”的发展思路,在市区划定8大分区16个更新统筹片区134个更新单元。加强规划管控,进一步压缩批而未供土地容积率,提级审核主要通道、重要节点的单体建筑,逐步解决中心城区建筑风貌差、建筑密度高等老大难问题。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连续三年进行“城市体检”,聚焦主要问题,谋划项目,推进整改。优化项目生成机制,按照分区控制,片区统筹的原则,在城市更新单元内谋一批事关百姓福祉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纳入政府投资计划统筹推进。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对地块小、分布散、配套不足的城市更新项目,结合实际灵活划定用地边界、简化控规调整程序。
四是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支持市区两级城投、旅投等国有企业参与主题公园、便民市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等可运营的城市更新项目,形成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统筹“四位一体”融资模式,城市地下管网、防洪排涝等民生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城市燃气等领域探索“REITs”等创新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二、关于“将连接兴达路、建榆路的沙河大桥建设列入榆林市中心城区市政道路建设年度计划”的建议
我市城市更新项目的谋划,坚持“规划引领”,目前中心城区8个片区控制性规划有6个片区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正式印发,古城片区和南郊片区正在审查。经与市资源规划局和住建局了解,连接兴达路、建榆路的沙河大桥项目并未纳入榆林高新区和西沙片区控制性规划中,不具备纳入政府投资年度计划实施的条件。我市委托广州城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榆林中心城区干线路网专项规划》,经反复论证研究,为缓解拥堵,提升出行效率,榆林大道作为“三横两纵一环”快速路系统中重要的“一纵”,是榆林中心城区贯穿西沙片区、高新区和南郊片区的南北向通道,是科创新城与东北部各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是榆林南站与榆阳机场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是中心城区进出包茂高速、榆蓝高速的重要联系通道,拟开展快速化提升改造。目前,榆林大道(永安路至沙河路)南段快速化项目(估算总投资14亿元)建议书已由上海同济设计院编制完成,计划在科创一路至富康路建设三层互通立交,该项目紧邻沙河是连接科创新城、榆林高新区和西沙片区的城市交通枢纽,将彻底解决区域交通拥堵,方便沿线市民出行。科创一路至富康路三层互通立交与兴达路、建榆路沙河大桥项目选址和功能存在冲突,基于上述原因,兴达路与建榆路沙河大桥由于不符合城市建设规划,暂不具备列入政府投资计划实施的条件。
来源: 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