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中,有部分章节分析了日本众议院的选举体制。
其中提到,日本自媒体人田中龙作希望日本众议院的选举体制能够和参议院的选举体制一样,以使得一些日本左派政党能够从新制度中获利。
日本众议院采取小选区制与比例代表选区并列的选举体制。
其中,289个小选区中,采用简单多数制。即得票最多的人直接当选,即使没有获得过半票也可以。
而在剩余的176个比例代表席位中,则由各政党按照得票率分配。
比例代表席位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东特式”与“巴登式”,其中的“东特”是一个人名,他设计了此种分配方法,而“巴登”则是指的德国的巴登-符腾堡州,此州最早采用该方法,所以用州名为其命名。
“东特式”采用的是最大平均法,而“巴登式”采用的最大剩余法。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对比例代表席位的计算,都要依赖于政党票得票率以及席位数量。
![]()
田中说当前的日本众议院选举体制,对小党派很不利,尤其是对日本的左翼很不利。如何看待他这番话呢?
与“巴登式”相比,“东特式”确实不利于小党派,但也只是相对而言。比起单一选区简单多数制来,比例代表制对小党派实在是太有利了。
像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选区制度,才是对小党派非常不利的。在韩国,即使有47名议员属于比例代表席位,但是比例代表席位占总数的比例也不高,只有15.7%,在泰国,则稍高一点,为20%,而在日本众议院,这一比例来到了37.8%。
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日本比例代表席位占议会总席位的比重,都是绝对不算低的(当然,像以色列议会这种所有席位都是比例席位的制度,就不参与评比了,本文讨论的是小选区席位与比例代表席位并列制。德国的选举体制太过特殊,表面上是小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的混合,但其实就是比例代表制)。
田中希望日本众议院的选举方式与参议院一样。我只能说,田中对于日本宪法的理解,还是太浅了。
确实,与众议院相比,日本参议院的选举方式又要更有利于小党派一些。首先,众议院有小选区,但是参议院却是中选区。其次,众议院的比例代表选区是11个,一共产生176个席位,而参议院则是以整个日本为一个大的比例代表选区,有96个席位是比例代表席位,占比达到了38.7%,比众议院还稍高一点。以整个国家为一个大的比例代表选区,是非常有利于小党派的。
所以,在日本参议院中,小党派的席位较多。日本参政党能够在今年7月的选举中脱颖而出,也是多亏了这种制度。
在日本宪法所设计的制度中,除了预算案、条约案、首相选举等特别事务外,众参两院的权力几乎是一样的。众议院在其他立法事务上行使优先权的门槛也很高,为三分之二。
与英国上议院相比,日本参议院的权力很大,所以其实也算是有利于小党派。
而另一方面,由于内阁对众议院负责,所以相较于参议院而言,众议院中的小党派席位少一点,其实是件好事,因为这有利于内阁的稳定。小党派之所以是小党派,就是因为人少,且没有领衔组阁的可能性,顶多与大党联合组阁,以谋取一两个不重要的内阁职位。
两院有不同的任务,所以选举方式理应也不一样。
综上,日本众议院的选举体制,其实相较而言,对小党派已经算是友好了。像国民民主党、公明党、新选组、参政党、日本保守党等小党派,之所以能够在众议院中有席位,主要还是多亏了大量的比例代表席位。只有自民党、立宪民主党与与日本维新会的选区席位要比比例席位多,而刚好这三个党又都是排名其三的。
田中的真正目的不是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小党派的体制,而是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左派小党派的体制。
假如日本众议院的选区制度真和参议院一样了,那么田中将会发现:右派小党派的席位数也会上升,恐怕上升得还更多。田中似乎没有意识到,小党派中,不仅仅只有左派。所以,对于他个人而言,他的这套解决方案,其实完全就是错的。
日本当前的众议院选举方式,已经算是有利于小党派了。在此种情况下,左派小党派席位少,并不能归咎于选举方式,还是多从自身找原因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