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025年11月4日,美国多场州级和地方选举正式拉开帷幕,新泽西州、弗吉尼亚州的州长选举,纽约市市长选举以及加利福尼亚州选区重划公投同步进行。这场被舆论视为特朗普第二任期首次选举考验的政治博弈,背后却看不到中美俄地缘竞争的主线,反而被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的激烈内斗渲染得硝烟弥漫。前总统奥巴马打破前总统卸任后低调隐退的惯例,连续现身两场竞选集会为民主党候选人站台,直言“美国正处于相当黑暗的境地”,痛批特朗普政府“无法无天、鲁莽行事”,这番表态让外界看清一个现实——特朗普当前最大的威胁从来不是海外对手,而是以奥巴马为首的民主党阵营。
美国政坛的分裂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此次选举周期中的对抗强度堪称近年罕见。奥巴马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奥多米宁大学的演讲中,不仅抨击特朗普“混乱无序”的关税政策和向城市部署国民警卫队的做法,还讽刺联邦政府停摆期间总统仍专注于白宫翻修。这位在民主党中仍保有高人气的前总统,用“每天都是万圣节,只有恶作剧没有糖果”的比喻强化舆论攻势,而台下民众的热烈响应,印证了特朗普政府的支持率正遭遇严峻挑战。与此同时,民主党参议员科里·布克此前创下的25小时5分钟参议院“霸麦”纪录,更像是这场全面对抗的预演,即便在参众两院不占优势、失去立法权的背景下,民主党仍通过程序性操作和舆论造势向特朗普施压。
![]()
选举场上的较量更是直接映射两党的生死博弈。纽约市选出34岁的民主社会主义者佐赫兰·马姆达尼担任市长,这位史上首位穆斯林、印度裔且最年轻的纽约市长,带着“对富人加税、冻结租金”的进步政纲胜出,其立场招致特朗普公开支持独立参选的前州长科莫与之对抗。马姆达尼的胜利不仅打脸民主党内建制派所谓“其形象有毒”的论调,更成为民主党测试进步议程可行性的“政治实验室”。
新泽西州和弗吉尼亚州的州长选举同样剑拔弩张,这两个历史上常“反总统阵营”的州,如今由民主党候选人米奇·谢里尔和阿比盖尔·斯潘伯格主打“反特朗普牌”,试图复制奥巴马时期“中期选举逆风翻盘”的剧本。加州的选区重划公投则暗藏玄机,州长纽森借着特朗普推动得州选区重划的契机,反向操作将5个共和党席位划归民主党,民调显示该提案通过概率极高,而伊利诺伊州、马里兰州等民主党控制的州也在跟进类似操作,这场“选区抢位战”本质上是两党为2026年中期选举布局的关键一步。
![]()
民主党对付特朗普的“三板斧”精准戳中其执政软肋。联邦政府停摆已进入第35天,追平特朗普上一任期的纪录,几千万低收入民众的食品援助计划被迫中断,民生痛点成为民主党攻击的首要靶点。特朗普政府在贸易战中的摇摆被民主党定义为“对华妥协”,即便所谓“退让”缺乏实质证据,却已成功影响部分选民对其执政能力的判断。俄乌冲突的持续胶着更被民主党扣上“特朗普任期最大耻辱”的帽子,利用民众渴望和平的心理放大执政不满。面对攻势,特朗普在个人社交媒体发出“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呼吁同仁战斗到底”的号召,但国内压力已让其不得不调整对外策略——有迹象显示特朗普有意缓和中美贸易战,本质上是想集中精力应对内部危机,这种“对外妥协换内部空间”的政治算计,恰恰暴露了民主党带来的压力已远超外部地缘竞争。
对华鹰派不满特朗普的缓和倾向,民主党则借机攻击其“对外软弱”,特朗普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更讽刺的是,两党争斗已让普通民众疲惫不堪,新泽西州居民杰拉尔丁·辛格尔顿-佩里直言“大家正在受苦,政治争斗实在太多”,纽约大学学生亚历克斯·利维也感慨“选举正在放大分歧,本应达成共识的民生问题被搁置”。
![]()
这场以选举为导火索的政治风暴,彻底改写了美国政治的运行逻辑。曾经被渲染为“主要威胁”的中国和俄罗斯,如今在特朗普的执政优先级中已让位于国内选举博弈。民主党以奥巴马为精神领袖,通过舆论造势、选举卡位、政策攻击的组合拳,将美国政坛拖入“为反对而反对”的内耗漩涡。加州选区重划计票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新泽西和弗吉尼亚州的选举结果仍存悬念,但无论最终胜负如何,美国的政治分裂都在进一步加剧。
特朗普想要在2026年中期选举中保住优势,必须先破解民主党布下的“内斗困局”,但对华鹰派的压力又让其难以彻底转向温和对外政策。这种两难处境下,美国的内外政策可能陷入更频繁的摇摆,而所谓“中美关系缓和”更可能成为选举周期中的权宜之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