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要想一年挣10万,一个月的月收入至少要在8333元以上,接下来就是要如何定义“普通人”这个概念。
既然是普通的人,这说明一定是随大流的,其各项能力在人群中都是相对一般的存在。基于此,我们可以说普通人意味着普通的本科、没有突出的能力、也没有特别强的情商或智商,而市面上符合这些岗位的薪资,几乎都没有8000元以上。
由此可见,普通人要想年入10万,那就意味着这个人一点也不普通,不管是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还是在四五线小城,能够年入10万,都不是绝大多数。
![]()
如果是看数据的话,实际情况可能还要更糟一些。
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40元平均到每个月,只有3640元,虽然同比增长了5.3%,但由于基数很低,因此这3600元的可支配收入,仍然较低。
更重要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概念,是包含在工资里面的;换句话说,可支配收入统计的是你所有收入来源,这其中就包括投资和理财收益,虽然国人绝大多数都是工资是唯一收入来源,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足以说明实际的薪资收入水平可能还要略低一点。
平均数这个概念,最近几年也被很多人玩坏了,例如自己和马斯克平均一下,财富仍然很高。所以我们还可以看收入中位数,这个要更科学,也更靠谱一些。
今年上半年,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呢?答案是18186元,这个数字是平均数的83.3%,表明收入分配仍存在明显不均。
平均数是3600,中位数是3000元,这就是数据下今年上半年最真实的可支配收入。
按照这个数字推测,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是5万多元,而年收入10万以上的人,是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4倍。
从收入分组数据来看,我国居民收入可以被划分为五等份。
第一等是低收入组,年收入9542元,不足万元;第二等是中间偏下收入组,年收入21608元;第三等是中间收入组,年收入33925元;第四等是中等偏上收入组,年收入为53359元;最后就是高收入组,年收入为98809元。
从收入分组来看,年收入10万以上的绝对不是普通人,而是超过了80%的相对稀少群体。而根据社科院的研究显示,月收入1万元也就是年收入12万的人群,则是直接处于全国5%的位置,这是真正的“人中龙凤”。
月入上万在全国只有5%的比例,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毕竟有的人身边全是月入上万的,但这恰恰也是容易让我们陷入幸存者偏差的误区。
因为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异,其实是非常大的。
202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88元,而农村居民则只有23119元,城乡收入比为2.34:1。
虽然农村收入增速6.6%高于城镇的4.6%,但绝对差额仍然高达31069元,这也意味着农村居民需要工作近2.3年才能够达到城镇居民1年的收入水平。
从这个角度来看,时间它也不全是一天24小时,有的人一天的劳动时间报酬,也许是其他人的两倍甚至是更多。
![]()
除了城乡差异之外,行业工资的差异也非常悬殊。
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124110元,月均收入上万,轻松成为全国前5%的群体;而城镇私营单位的年平均工资只有69476元,月均收入5790元,两者相差接近一倍。
除此之外,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非常巨大;高收入行业例如信息技术和金融,年薪可以轻松超过20万,而低收入行业例如农业和服务业,年薪甚至不足5万。
这种差异,潜移默化影响并决定着我们的行为选择。
例如今天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考公?数据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又譬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挤破头也要选择互联网或金融专业?因为数据也给了我们答案。
人是理性人,会权衡利弊,也具备长期主义;当薪资收入不同行业之间相差太多的时候,人们就会用脚投票。
现在的人为什么会那么现实?因为现实本来就很现实,一个专业选择不对,一次人生机会错过了,那就真的是错过了。
薪资差异不仅仅影响着收入分配,更决定着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今天的鸡娃、教育内卷和考公热,背后的根源其实还是薪资差异。
这是结构性的问题。
![]()
我国的劳动报酬占GDP比重大概为51.3%,低于发达国家的60%-65%的水平,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劳动者从经济增长中获得的份额相对较小。
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十年前我们说月入上万是稀缺,十年后的今天,月入上万仍然还相对稀缺。
当然,一些特定行业如互联网和金融月入上万已经非常普遍了,但这是风口决定的,而不是经济结构本身,如果我们重点去关注普通人所从事的岗位我们就会发现,许多制造业工厂和服务行业的薪资,在过去十年的增长其实并不多,甚至一些还在原地踏步。
所以,普通人要想年入10万到底难不难?
答案是很难。而且作为普普通通的个体,很多时候这意味着没有年入10万它不是你的问题,也不是你个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
这是行业的结果,个体难以撼动。但奇怪的是,国人却总是喜欢逆天改命,我命由我不由天,一方面标榜自己是普通人,一方面却渴望逆天改命。
拿服务行业来说,一个普通的服务工作者,几乎不太可能月入上万,这不关乎你有多么努力,或者有多么勤奋,这是行业决定的。
2024年,我国的收入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4%,这意味着去年我国有接近一半的居民年收入是低于34707元的,换算下来,这近一半的居民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800元。
这才是数据下面最真实的收入情况。
互联网的确让这个世界稍微平了一点点,但这也是对那些上网社交的人来说。更多人可能只是在网络上看看视频,或者玩玩游戏,他们从来不会分享自己的生活,因为缺乏乐趣和不同。
真实地认清这个世界,而不是仅靠自己周边的体感,这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拥有同理心,更能够清晰地感知到他人的不易。
最近西贝的贾国龙,华与华兄弟的问题,本质上都是离普通人太远,导致造成了认知上的失衡,最终犯下了天大的公关危机。
这就是无法和普通人共情的代价。
以前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大意是主持人鲁豫到一个山区孩子家做客,结果发现孩子每天只吃土豆,鲁豫问了一句为什么不吃肉呢?
就这么一个片段,鲁豫被网友口诛笔伐。因为收入的不同,两个群体活在两个世界,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收入的不同,就傲慢、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全国所有人都和自己活在同一个生活水平线。
这本身,就是一种愚蠢。
更清晰地认识这个世界,不仅仅能够让我们拥有同理心,也能够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产生共情,而不是只会居高临下的批判。
正如这几天成都某地25岁女子自缢一样,评论区经常有类似的声音出现:都25了,为什么还会窘迫到这个样子?
我的回答是,那是因为你对真实一无所知。
不要被互联网的信息茧房,蒙蔽了我们的大脑和双眼。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